有機農業產業基地(綜合)建設發展項目規劃實施
第一章 有機農業產業建設發展概述篇
一、世界有機農業的發展簡況
據國際權威有機農業研究機構對全球范圍有機產業發展的調研和數據統計:全球有機認證的總面積約有9060萬公頃;擁有最大有機食品市場的國家是美國(358億歐元),其次是德國(86億歐元)、法國(55億歐元)和中國(47億歐元)。
二、中國有機農業發展簡況
1、據權威數據:我國有機農業僅占我國耕地面積的0.3%,由此可見有機農業發展還存在還有巨大的空間。;我國的有機食品正處在快速發展時期,有機食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大熱、在國際市場上大熱,有機食品市場正在以年均20%至30%的速度增長,其價格常規產品高出兩三倍以上的價格,市場的巨大需求讓越來越多的生產者走上有機生產之路。
2、有機農業的發展:強調“與自然秩序相和諧”、“天人合一、物土不二”;對水環境、土壤環境、生物多樣性和大氣環境以及人類健康的維護; 以健康、生態、公平、關愛為原則,尊重生態經濟規律,強調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優化和統一。
3、“一帶一路”、“走出去”等發展戰略以及國內居民對食品安全、健康、環保意識的逐步提高,對有機產品的需求量越來越大。
4、有機農業的發展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農產品是普通農產品的3倍以上)。
第二章、項目的目標
1、打造“中國高端有機農業產業基地”全產業鏈地標品牌企業:一個對外有效的對接平臺、有效的宣傳和營銷平臺。
2、打造區域高效的有機農業產業運營平臺——政府(政府指導)+公司+合作社+特色基地+專業戶+農業休閑養生旅游。
3、項目實行核心營銷半徑區域內的全產業鏈的融合:也就是說——公司與區域內的相關企業及個人實行戰略式的合作(分緊密型和松散型的合作方式),即有原材料的出原材料、有土地的出土地、有資金的出資金、有人才的出人才等(物盡其用、人盡其才);根據不同的情況實行不同的合作方式,踐行國家和地方政府提倡的現代農業產業規?;洜I、區域化、集約化、標準化、科技化、市場化發展的要求;
4、極大的提高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促進區域內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降低相關從業者(單位及個人)的運營成本、提高經濟收入,安排眾多的人員就業;
5、極大增加當地的財政收入;
6、極大的提高項目對區域經濟的貢獻率;
7、有效的提高區域對外的知名度、認知度。
三、 有機農業品牌的打造及有機農業基地的認證
(一)、品牌打造的目的和意義
1、品牌是項目存在與發展的靈魂;
2、品牌是項目的競爭力;
3、品牌意味項目的客戶群;
4、品牌是項目重要的無形價值;
5、品牌是項目“攻城略地”的“沖鋒號”和“旗幟”。
(二)、有機農業基地的認證目的意義
1、有機農業基地的認證是高端農產品的市場準入“證書”;
2、促進有機農業可持續發展;
3、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性和品質;
4、提高農產品的經濟效益的保證;
第三章 有機農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的路徑
一、有機農業基地上游產業鏈融合的路徑及盈利模式
1、路徑之一:種養互動——以種養循環型模式來串聯有機農業上游的產業鏈:利用有機農業基地的有機糧食、有機飼草、有機秸稈、有機果菜等原料,進行牲畜、家禽的有機養殖,然后,牲畜、家禽飼養過程中產生的尿液、糞便,再用來進行加工有機肥料,最后,再使用這些有機肥料進行有機種植,再次收獲有機糧食、有機飼草、有機秸稈、有機果菜,從而實現有機種養模式的永續循環以及相關產業的互動。
2、路徑之二:有機肥的生產解決方案——以上凡與有機肥生產的原材料(各類秸稈、藤蔓、菌棒、酒糟、食品廠下腳料、畜禽糞便、生活垃圾、污泥、沼渣、鋸末、稻殼及農業廢棄物等)生產者(供應者)組合成產業的戰略聯盟(分緊密型和松散型):也就是說有原材料的提供原材料入股(也可用原材料換取有機肥),
3、路徑之三:無害化用水處理的解決方案
4、路徑之四:土壤改良處理的解決方案
二、有機農業中游產業鏈融合路徑
(一)、路徑之一:有機良種繁育科技示范基地建設
以優質高品質的種苗來串聯起有機肥的銷售以及有機種植產業
1、 良種繁育方式:創新型工廠化育苗
集中育苗,分散種植在世界農業先進的國家已有20多年的歷史,我國才剛剛起步;也是降低生產成本、節約資源的有效手段;也是現代農業高盈利的產業之一。
據相關統計數據可知:育苗產業市場空間在千億以上,而且市場以每年20%——30%的速度遞增。有機良種繁育也是現代高效農業的必要的前端產業之一。
(1)工廠化育苗的優勢
A、提高種苗的品質、減少病蟲害、抑制雜草;
B、節約用肥20%——50%,節水60%,可以減少勞動力成本30%——60%;
C、節省種子用量、有利于種子發育,苗齊、苗壯、根系發達(全根苗、成活率高接近100%),出苗整齊,保持植物種苗生長的一致性,最關鍵的是可減少、甚至沒有返青期,可提高農作物成熟期15——30天;
D、取代傳統的育苗方式,節約土地及用土(解決了育苗過程中破壞農田耕地和農民取土難問題)。
良種繁育基地的高品質的、特色的種苗可與項目核心營銷半徑區域內的種植型單位(個人)合作,并將高效的種植技術免費的提供給這些合作伙伴。
2、良種繁育品種的選擇:良種繁育的品種好壞關系的經濟效益的好壞,也關系到企業及相關產業鏈的發展——所以良種繁育的品種主要以食藥兩用的蔬菜(中高端特色品種等)和食藥兩用的中草藥以及瓜果、茶葉、花卉、林木(苗木、經濟果林)、園林園藝、藥用植物、特色植物。
(二)、路徑之二:有機種植產業鏈融合
以有機種植來串聯起區域各“集團”種植產業——種植專業戶、農業合作社及農墾系統、農業種植示范基地(產業園)、生態有機種植基地(產業園)、有機農莊、菜籃子工程、示范農業基地、觀光休閑旅游農業、養生農業、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區域農業等。
(三)路徑之三:有機農副產品的加工產業鏈
有機農副產品的加工是進一步提高有機農副產品的附加值
可根據具體情況確定產品體系及加工方式:主要以功能性食品為主導產品(功能性食品是食品工業下一個爆發點);
據統計數據:我國食品工業總產值約14萬億元,平均年增長率15%;功能性食品市場份超過1萬億,而年增長率超過20%。
第四章 有機農業下游產業融合路徑
一、項目區域內的全域生態旅游建設的路徑
(一)、以生態有機農業旅游來串聯起項目區域的全產業鏈
游客的集散既是有效的營銷渠道、也是有效的對外宣傳平臺;既可縮短營銷距離,也可有效降低營銷費用和充分利用相關資源。也是體驗營銷方式之一,是實現城鄉元素(城鄉各類資源)互動的有效方式。并在項目中植入文化元素、科技元素、創意元素等,這也是項目的核心項目和核心價值。以此為支點撬動項目區域內有機農業全產業。
農業旅游: 數據顯示——休閑農業旅游、生態農業旅游、鄉村休閑旅游業等與農業相關的旅游已成為城市人短期旅游的首選,對旅游產業的貢獻率也越來越大;全國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接待游客近21億人次,營業收入超過5700億元,帶動672萬戶農民受益。
有機農業基地的發展類型:
1、有機農業創意文化主題產業園建設;
2、有機農業科技示范產業園、田園綜合體、特色農莊、造夢樂園(創業式)、有機農業公園等建設;
3、休閑旅游養生(中草藥主題)有機農業建設;
4、特色個性化生態基地建設;
5、有機林下經濟基地建設;
6、美麗鄉村、特色小鎮(科技類、文化類、創意類、養生養老類等)建設。
7、旅游旅居地產板塊
現代都市生活最時尚健康的消費觀念就是回歸自然、上山下鄉;生態農業正好具備這些元素;鄉村的旅游旅居地產作為遠離都市的人們的“第二居所”,用來滿足自己逃離都市,回歸田園生活的愿望,滿足自己的精神追求。由于購買該項目地產的用途多為度假,非節假日的空住率較高,閑置的度假別墅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因此該旅游地產項目也推出了分時度假的模式 . 實現了業主與開發商的雙贏
(二)、區域旗艦服務平臺打造——互聯網+服務”平臺通過整合有機種養平臺、農機平臺、農技平臺、金融平臺、土地流轉平臺,為整個產業鏈條中的農民、新型經營主體、涉農企業及政府提供全面的、具有針對性服務
(三)、有機農產品的集散地的打造
(四)、有機農業“黃埔軍校”的打造
以上全產業鏈項目可單獨開發、也可綜合開發,可根據具體情況提供個性化的解決方案和盈利模式。
項目詳情請登陸:中國農業技術交易網(http://www.zgnjjy.com);陳典剛18910198922,微信號:gjd19650520;地址:北京西城馬連道南街6號華睦大廈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