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永鏘認為在中國做視頻網站雖有門檻,但門檻意味著改變,意味著機會
文/策劃統籌、文/劉牧洋 攝影/顧青 場地提供:北京柏悅酒店主席臺中餐廳
視頻網站優酷的CEO 古永鏘,要做自己的原創劇,打造“優酷出品”的品牌,習慣從商業角度思考問題的他遇到音樂人張亞東。面對不要考慮點擊率,做小眾的要求,他給出的回答是,視頻網站可以走兩個不同的緯度,一個大眾,一個創新。
能把古永鏘和張亞東湊在一起,幾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一個是規律嚴謹的商務人士,每天的行程從早上9點就已經安排得滿滿,接受媒體采訪、主持公司會議、晚上還要參加某慶典,秘書在一旁掐著表算時間。一個是追求靈感的音樂人,日夜顛倒,往往是早上八、九點才上床睡覺,晚上是他真正的活動時間。
古永鏘笑稱,是張亞東倒了一個時差,才有了這場下午茶。這一天,穿著西裝的古永鏘遇到一身休閑服的張亞東,坐下來喝杯普洱,安靜地聊天。這不是他們的首次見面,2010年,音樂人張亞東就曾與優酷合作,拍攝了自己的導演處女作《L.I》,因為互聯網,他實現了自己十多年的導演夢。而古永鏘所帶領的優酷,正在全力打造“優酷出品”的原創概念,他希望把傳統屏幕前的觀眾帶到視頻網站。電影是兩人的交集,但他們又有著完全不同的人生,從彼此的合作聊到各自喜歡的電影,甚至聊到北京的天氣,聊到傳說中的世界末日,共同想念起南非城市開普敦清新的風。
古=古永鏘
張=張亞東
視頻網站實現導演夢
古:我們算是老朋友了,我記得當時2009年就開始和亞東談合作的事,亞東你是怎么會想要拍電影的?
張:15、16年前我就想做電影了,買了很多電影的書,還嘗試寫劇本。但電影是一個非常貴的游戲,不是誰都可以玩得起來,投入大,很麻煩,一直都沒有實現。后來我遇到你們的一個同事,本來也是閑聊,聊和音樂有關的事情,突然他說我們在拍一個短片,你要不要試一下。就這樣,我這個遲來的夢,突然就實現了。去年跟優酷合作第一個片子,今年又合作第二個短片,我覺得離電影越來越近,創作是一個過程,拍電影的過程也改變自己的生活,我本來是想拍電影去改變別人,結果把自己改變了。
古:我一直覺得做電影,做導演是個很不簡單的事情。因為他需要懂創意、視覺,還有引導演員的表演,都很有難度。正如你所說的,投資很大,門檻很高,可遇不可求。中國的電影環境可能比國外還要惡劣,不要說國內的導演,甚至好萊塢的電影公司,很多很好的電影在電影院里沒有機會播的。中國人的消費水平是在提高,但電影的發行渠道太少了,當然現在有很多公司在投資院線,五年十年后可能有改觀。但現在來講,真正的大片在中國發行是有限的,你看現在一個電影票房能過億的很少很少。我們做互聯網,比如現在在做的網絡電影和電視劇這一塊,特點就是把這種制作門檻降低了,變得更多元化了,讓很多人可以來做這個事情。
張:是的,所以我從一個做音樂的,變成了一個可以拍電影的。
古:回憶起來,兩三年前我們是從和中影集團合作開始,后來變成直接和你合作。中國的互聯網有4.85億網民,3.7到3.8億人在互聯網上看視頻,上優酷的每月有3億用戶。他們的年齡層都處于18到35歲,而去電影院里買票的往往也是這群人,這個用戶群很匹配。視頻網站沒有院線里90分鐘的時間限制,或者3個星期就要下檔的壓力。互聯網制作和發行門檻都相對降低一些,所以給了一些空間。
古:有意思的是,我們很多作品都是在玩跨界。比如和優酷合作《幸福59厘米》,你找來的人也都是原本不是干電影這一行的。
張:這個對我來說非常有趣,我從來不覺得生活就要一個模式過下去。我做音樂難道就要一直做音樂嗎?憑什么啊?我會找到羅永浩,他本來在電影學院學過導演,在我看來他很有智慧,很多小宣傳的創意都非常棒。我就去說服他來加入我們。《幸福59厘米》有很有趣的地方,除了老羅羅永浩,還有話劇的開心麻花、做主持的包小柏、做出版的苗煒等等,都是沒有做過電影的。這些人一跨界就跨出不同的火花。我認為沒有人不喜歡電影。
古:你剛剛說到音樂和電影的跨界,坦白說,我們在找到你合作的時候,起初看重的是網絡電影其實可以帶動音樂的知名度。音樂的MV也是需要在三分鐘的歌曲時間里,畫面可以和音樂互動。那網絡電影也可以捧紅一首歌,這也是我們最開始合作的想法。
張:對,我們現在合作的每個片子都有一首歌,透過整個片子的播放得到很好的效果。現在很多歌手演出的時候已經在唱這首歌。
古:對,我們在推電影的時候,也在推歌,這是我們的策略。現在看來是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反響很好。
點擊率是不是視頻網站的一切?
古:我記得我們剛開始做網絡電影時,先是拍網劇,做五分鐘或十分種系列,當時叫《嘻哈四重奏》,電影是去年第一次嘗試,明年可能還要做十幾部。我們每年都會搞這樣一個系列,和不同的跨界的導演聯合在一起,做一個探索的平臺,希望規模會越來越大。也希望有才的人加入,一起探索新的路。優酷的團隊認為,我們是一個實現夢想的舞臺。亞東,我們已經合作了兩次。今天我想問問你,既然你有一個關于電影的夢想,那么你現在已經實現了,還有了兩個作品。那么你開始的預期和現在做下來,有沒有什么反差?我想聽聽你的反饋。
張:《11度青春》是我第一次拍,還比較稚嫩。我以前雖然拍過大量關于音樂的MV,第一次講故事時我還是遇到了一些障礙,比如演員的調度什么的。電影最重要的還是劇本,如果沒有特別好的劇本,其他所有的手段,都沒有很大的意義。對我來說,劇本需要花很多時間,但這些最后都不是問題,我覺得和優酷合作得很好,優酷從來沒有給過我任何的壓力,對作者也是非常的尊重。我認為最大的問題是受關注度的問題,你拍一個片子,檢驗一個片子好壞是點擊率。這會讓創作的人有壓力。點擊率在某種意義上等同于成功,這是我有點不適應的地方。
古:我同意你的觀點,電影大家都很喜歡看,但能拍電影,一定要有一些才能,就比如寫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所有人都能干的事情。
我試圖回答一下你的問題。傳統做電影就像打造一個品牌,有知名度和美譽度,而在視頻網站上相對的表現則是播放次數和點擊數。“優酷出品”每年都有一個主題,去年是青春,今年是幸福,明年是美好。我們希望做到第一是符合城市中青年人的喜好,所以選擇的主題是定向。第二要做到真實真誠,在這方面達到共鳴,能達到共鳴,播放次數就會大。這是我們所看重的廣泛地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