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人:戴科彬 獵聘網CEO
近日,ChinaVenture對獵聘網(www.lietouocom)CEO戴科彬進行了獨家專訪,雖說是80后,但作為一個創業公司的老板,則多了一些沉穩。
2008年,戴科彬辭去P&G寶潔公司市場部大中華區品牌經理的工作,只身一人來到北京,此時的戴科彬剛剛結婚一年多,夫妻倆不得不分隔兩地,只因他有一個夢想,就是要為中國職業經理人做一個最專業的職場發展平臺。
僅僅三年時間,獵聘網占領北上廣深四大城市市場,員工240多人,網站注冊用戶及中高端人才儲備700萬人,活躍用戶達150萬人。用戶包括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17個國家的華人華僑,以及中國香港、臺灣和國內眾多中高端職業經理人。
借此機會,2012年獵聘網要專門開拓海外市場,推出“海外華人版”,為想回國的華人華僑提供支持和幫助。
戴科彬為公司命名為“萬仕道”,寓意:中國職場“萬人仕途之道”,獵聘網公司內部互相稱之為“同道人”。他表示,“我的職業夢想不是做中國最大的獵頭公司,而是要做為全世界職場人提供幫助的最專業的職業發展平臺,為別人鋪好仕途之道。”
辭去外企職務出來創業
進入一家外企工作是很多年輕人夢寐以求的,作為一個外企品牌經理辭去工作出來創業,也是很多人所不理解的。
廣東人戴科彬畢業于中山大學,在廣州也有一份收入非常可觀的工作,在五年多的時間里也積累了豐富的人脈,一旦放棄寶潔的工作則意味著失去很多。但是心中要為“職業經理人服務”的夢想一直在作怪。“出來創業并非巧合,也不是年輕人一時的腦子人,而是經過深思熟慮。”
戴科彬大學期間學的是金融,后來在企業做了營銷。在寶潔他負責管理過碧浪、護舒寶、佳潔士、歐樂B等品牌,在外人看來已經小有成就。但同每一個年輕人一樣,到了一定的年齡都會有對職業的反思,戴科彬感到職業的迷茫。
在寶潔工作五年后,他有了一種職業的困惑。“對寶潔的每一個工作流程,每一個環節我都了如指掌,而且大公司循規蹈矩的發展模式,讓我感覺職業要有一個更大的提升很難,必須要在本職位再等4到5年,但是對于年輕人來說實在是付不起時間的代價。”
那時,戴科彬本來有很好的被派到海外學習的機會,但他認為,未來十年中國發展潛力最大,于是留了下來。
戴科彬回憶道,那時,他的直屬上司——一位新加坡人要回國了,他和戴科彬說道,“以后我們可以在linkedin上聯系。”當時,他心想,“linkedin是什么?”于是嘗試著去應用,結果發現,這個平臺還比較“靠譜”,于是就開始大面積的搜索國外的一些非常好的商務社交平臺和獵頭網站,就在那時,通過搜索國內外的相關網站,結合自身的體驗,他發現不僅國內平臺存在不足,即便是國外的網站模型也未必適合中國國情,他決定:既然職場需求存在,那為什么不去摸索出屬于自己的一套模式呢?!這將是一個全球的首創。
就這樣,如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般,戴科彬意識到了很好的創業機會。
此前,58同城CEO姚勁波也一直鼓勵和支持戴科彬出來創業,在發現這個機會時,戴科彬有了十分的把握,便辭掉工作來到北京。
2006年,獵聘網在原始的“獵頭網”的基礎上,重新做戰略調整,做實體生意,開展線下服務,重新運作,應用懸賞機制。“在各種模式中摸索了幾年,在2010年才真正找到感覺。于是開始大規模發展。”
將C端服務做到極致
最近,在地鐵里常常能看到“找獵頭,上獵聘,你就是精英”的廣告。戴科彬稱,“過去是獵頭找人,獵頭在暗處,人才在明處,現在是求職者選獵頭,一個平等互動的平臺。”
獵聘網不久前訪談了100位企業HR,利用獵聘平臺對求職面試者提供了專業建議。戴科彬表示,在這樣的平臺上即便你不找工作,不跳槽,也能認識很多獵頭朋友,不僅可以獲得第一手信息,還可以在面試中規避掉很多問題。分眾傳媒CEO江南春也曾表示,每個人都應該有幾個獵頭朋友。
目前,國內中高層以上人才將近3000萬-4000萬人,雖說,高端人才招聘市場很大,但獵頭水平參差不齊,很多獵頭公司過分注重企業自身發展,而忽略用戶體驗,也存在高度信息不對稱,求職者處于弱勢地位,而獵聘網開拓的社區平臺將求職者和獵頭置于一個平等的地位,相互選擇。
在國外,針對職業人士創造的在線平臺商務社交網站linkedin,歐洲的xing和法國的viadeo都是比較知名的。作為社交和招聘為一體的在線社交平臺,滿足了商務社交網站對于職場人脈的拓展,尋找工作機會的需求,讓溝通更簡單,而國內市場尚待開發。
戴科彬表示,“獵聘網的模式是一個全球創新的模式,是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模式,我們結合了做SNS的特點, 并應用于網絡招聘。將“企業-獵頭-個人”三者的招聘關系通過互聯網服務的模式運轉起來, 是一個更高效的高端人才服務模式。”
而過去獵頭對求職者個人隱私的保護不夠,從而獵頭網采取了13種私密措施,如:可以屏蔽掉某些公司,如果怕電話太多可以題讓獵聘網400轉接,如果漏掉了哪些重要電話系統會提醒等。
體驗過獵頭網的求職者們表示,獵頭網可能更像一個周到的人在服務,而非機器。
“獵聘網獵頭數量多,信息量大,過程私密化,搜索高效便利,有針對性的交流,職位匹配度很高。”說起獵聘網的優勢戴科彬胸有成竹。“有了這個平臺,很多獵頭就像淘寶網的商家一樣在這個平臺上做起自己的品牌,只有當獵頭在乎自己的個人品牌的時候, 誠信體系才有可能建立, 這也是中國獵頭行業最需要建立的。”
戴科彬稱,“很多招聘網站過分注重流量,但我認為流量多了,質量就會下降。什么人都有,好的人就不喜歡來了。”互聯網人多單價低,他認為,BSMS的模式在中國沒有前途,至少在未來五年看不到希望。商務類社交網站在中國這個講究“圈子文化”的國度發展起來也比較艱難。
“商務類網站生存艱難,而用戶又有這個需求,而獵聘網則迎合了這個需求。”
目前,很多網站都是從B端出發,而有著豐富營銷經驗的戴科彬,更注重從C端出發。戴科彬稱,“我擅長 B2C而不是B2B。”
至于2012年得規劃,他表示,“就是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做事,不盲目擴張,在產品服務專業化上下功夫。一句話就是為用戶服務,讓他們在這個平臺上實現個人價值。”
每個老板都應該是優秀的獵頭
“對于初創型的企業,人就是一切,有人就會有錢。”在公司剛剛成立的時候戴科彬為了挖一個人才,最長時間溝通了將近一年,講公司規劃、未來發展,最后成功把人挖了過來。
古有“劉備三顧茅廬”,帝王“愛才若渴”。而在戴科彬看來。“初創型企業的基石就是人才。”
在選人的時候,他最看重這個人的DNA和價值觀是否符合公司的發展理念,不符合的人堅決剔除團隊。留下來的會給最好的發展平臺和激勵。同時,在企業文化的搭建中, 戴科彬最注重的就是“內部晉升”和“培訓體系”。
戴科彬說:“我非常注重內部的選拔和考核激勵,我們的競爭機制和標準化流程每個人都心中有數,你會清楚的看到,我做多少會有什么樣的職務提升,所以奮斗目標非常清晰,也非常注重對團隊中層領導的培養。”這樣的激勵機制讓那個員工對未來充滿信心,這或許也是獵聘網在同行業中人員流動相對較少的原因。
獵聘網有自己的“獵頭學院”,將培訓機制貫穿始終。目前,獵聘網內部已經有40多個專業的獵頭顧問,每一個顧問甚至是每一個員工都是戴科彬“手把手”教出來的。雖然很多年輕人只是在做簡單的數據刪選,但通過培訓,他們對求職者篩選的匹配度、精準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
戴科彬始終清楚的知道,企業文化、模式和人才決定未來的生死。所以他非常注重企業文化建設,他說:“我是一個做事不達目的不罷休的人,做什么都要做到最好。”初創企業獵聘網的模式還在摸索和探索中,他認為,“修煉內功是第一位”。
“有人就有一切”,他說:“好的領導本身就應該是一個好獵頭,沒有找到合適的人,再好的模式也會失敗。”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他笑稱,“我沒那么高的境界,算不上伯樂,但好的領導都應該是個好的獵頭。”
采訪/撰文:張美梅 投資中國網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