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局以增強漁業活力和增加漁民收入為重點,突出強化漁業基礎,扎實推進現代漁業建設,全省現代漁業保持了持續快速發展的良好態勢。預計2011年漁業經濟總產值將達到1830億元,同比增長10.2%;水產品總產量755萬噸,同比增長4.9%。水產品進出口總量將達到85萬噸,進出口總額35億美元,同比分別增加0.5%和11%。廣東現代漁業工作亮點紛呈:
一是全面啟動標準池塘改造工程。實施標準池塘改造項目32個,全省已建成標準池塘近300萬畝。
二是建設標準化養殖基地。全省建成無公害水產品產地609個,面積5.9萬公頃,獲得農業部無公害水產品認證535個,制(修)訂省級漁業地方標準215項,獲得國家或省農業名牌產品稱號水產品99個。
三是加強水產品質量管理。開展保障世界大學生運動會水產品質量安全百日專項執法行動,確保了大運會期間水產品安全優質供給。率先在全國實施了水產品標識管理制度,為我省構建具有國際水平的水產品質量監管體系打下堅實基礎。
四是大力發展“深藍漁業”。制定實施《廣東省深水網箱養殖發展規劃》,全年全省新增深水網箱300個,建成了湛江特呈島、潮州柘林灣等一批深水網箱養殖產業園區。
五是大力建設水產良種體系。全省建成水產苗種場2157家,其中省級以上水產良種場47家,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種質優良、品種多樣、管理規范的水產良種體系。
六是大力建設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園區。建成 “農業部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區)”33個,面積達1.5萬多公頃。建成省級以上漁業標準化示范區46個。
七是加快建設標準化漁港。今年建成國家中心漁港1個,在建國家中心漁港和二類漁港13個。
八是大力完善技術推廣體系。全省建成水產技術推廣機構1057個,建成縣級水生動物防疫站47個、防疫檢疫實驗室71個、基層水生動物病害診所12個。
九是全面強化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成功舉辦粵港澳(東江)增殖放流暨第四屆廣東休漁放生節主題活動。開展第二屆水生野生動物保護科普宣傳月活動,與北京市農業局共同主辦“千里送海龜回家”活動。推進海洋牧場建設,今年以來建成人工魚礁區16個,投放礁體6118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