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親魚培育
親魚的飼養密度應根據魚池面積、水質和水量狀況適當掌握,通常以5-10千克/立方米為宜。雄雌新魚分養,不同齡組的親魚分養。
1.親魚數。
親魚需要量視生產規模而定。通常每千克雌魚可采卵1800粒,每千克雄魚可采精10毫克,每1萬粒卵需精液5—10毫升。若按每1萬粒卵需精液10毫升計算,又考慮到受精率等因素,則雌雄親魚飼養的重量比以3:1或4:1為宜。
2.親魚培育的水溫。
培育親魚的適宜水溫為4℃-13℃。在產卵期前6個月水溫不超過12℃有利于獲得優質卵。若用周年水溫為16℃-17.5℃水體培育雌親魚,雖能采卵,但卵不受精。
3.親魚培育的飼料。
喂養親魚的飼料組蛋白含量應高于40%,脂肪含量應低于6%,碳水化合物含量應低于12%,飼料中必需的氨基酸需保持平衡。甲殼類是親魚的良好飼料,增喂螯蝦,添加干酵母、多種維生意和胡蘿卜素都有助于提高卵質。
(二)人工授精
1.雌雄鑒別。
虹鱒的雄魚頭部較小,吻端較尖,下頜向上彎曲呈尖鉤形,體較高,腹部不膨大,尾叉較淺,生殖孔呈白色,不突出。雌魚體形細長,吻端圓鈍,上下頜等長,下腹部膨大,生殖孔稍外突呈粉紅色,尾叉較深呈鮮紅色。
2.成熟度鑒別。
雄魚的成熟度以能否擠出精液來識別。雌魚的成熟度的識別常以觸感為主,雌魚腹部膨大柔軟,生殖孔紅腫外突,若將尾部倒提,可見兩側輪廓明顯。成熟卵子由卵巢落入體腔后,若滯留時間過長,其受精率會下降,故需適時采卵,嚴防過熟,一般以從卵巢排入體腔的前4天的卵質量最好,少數在7天內還是最適采卵期,故一般每隔7天挑選雌魚一次。
3.采精。
采精有兩種,一種是把雄魚精液直接擠在卵上,每8-10尾雌魚卵,用3尾雄魚精液即可。另一種是把精液預先貯于燒杯等容器內,置于8℃以下的陰涼處備用,每次按需要量用吸管加到卵上。采精后的雄魚過幾天又可重復采精。
4.采卵和授精。
采用擠壓法,一人用手握住雌魚頭部,另一人用左手握住尾部,頭部朝上,背部朝向操作者,腹部朝下對準帶孔的接卵盆,待魚平靜后,用右手從腹部順著生殖孔方向,由上往下輕輕擠壓。卵在受精前先用一種等滲鹽溶液(氯化鈉90.4克,氯化鉀2.4克,氯化鈣2.6克,依次溶于10升水中,水溫調至4℃以上)洗滌,然后加入精液授精。每萬粒卵用5-10毫升精液充分攪拌1-2分鐘,使精卵充分接觸,再加入少量清水,快速而均勻地攪拌1-2分鐘,在確認所剩精子已全部喪失授精能力后,再換水數次,靜置1小時,待卵充分吸水膨脹后再裝盤孵化。
(三)孵化
受精卵遇到淡水后開始吸水,卵膜與卵黃膜分離,出現圍卵腔,而且卵膜開始硬化。
1.設備
孵化設備主要有孵化室和孵化器。
(1)孵化室。由于采卵、授精和孵化魚卵都得在無直射光條件下進行,且作業期多在冬季,氣溫在0℃以下時易凍壞魚卵,故必須有專供魚卵孵化用的孵化室,室內除放置孵化器、揀卵槽外,還備有供排水系統,以及進行采卵、授精和揀卵等的操作場所,有條件的可建造幾個小型魚池,分別暫放采卵、受精前后的親魚。
孵化室的面積根據所采用的孵化器種類確定,若采用阿特金氏臥式孵化器,一般在孵化50萬粒受精卵時,面積為40-50平方米,孵化100萬粒受精卵時為70-90平方米,若采用立式孵化器,則上述的孵化室面積可減半。
(2)孵化器。目前采用的孵化器主要有3種,即臥式、立式和桶式。供水方式也分為流水、淋水和浸水3種。國內多采用阿特金氏臥式孵化器,其主要由孵化槽、孵化盤和支架組成。孵化槽用木料或塑料制成,槽內分為4格,每8-10盤疊成一組套在支架中,置于格子內。每盤盛卵3000粒,每槽可孵化10萬-20萬粒受精卵。通常可以兩三個槽串聯在一起,流水量20-40升/份。
(3)采卵和揀卵用具。采卵用具有采卵盆(多孔的鋁盆或塑料盆,要求漏水快,但不漏卵)、采卵盆架、受精盆、毛巾、尼龍手套和魚臺等。揀卵需有揀卵臺、揀卵槽、揀卵夾和羽毛。
2.管理。
虹鱒發眼前期適宜的孵化水溫為7℃-13℃。最適水溫8℃-10℃。若在13℃以上水中孵化,會使孵化率降低,畸形增加;在低溫下孵化,孵化期延長,效果也不好。發眼后,即使在18℃水中也可孵化。
卵從受精到發眼前期需氧量較少,發眼后需氧量增多,每10萬粒發眼卵1小時耗氧接近500毫升,孵出后其耗氧量又為發眼卵的2-3倍,適宜的孵化用水其容氧量需在6毫克/升以上,需加蓋。
若采用桶式孵化器孵化,每桶盛卵量從5萬-12萬粒不等。卵受精吸水膨脹后即裝桶孵化,用水需經過濾,每桶注水量4—6升/分。為防水霉菌,每3-4天用孔雀石綠消毒一次,配成1:20萬濃度,從注水口注入桶內,每次持續1小時。在孵化累積溫度達220℃后,把死卵揀出,揀卵需用特制的揀卵槽和揀卵夾。
(四)發眼卵運輸
虹鱒卵的運輸一般在發眼期以后進行,可用孵化盤放在特制的帶蓋箱中裝運。先在孵化盤上鋪好濕紗布,每盤約裝發眼卵3000粒,卵上蓋水草或泡沫塑料片以保持濕潤。每5個盤疊在一起用繩子捆扎好,然后放入箱中。箱的周圍空隙處要適當予以固定,并放入冰袋,防止水溫劇變成過高,箱內溫度最好在5℃-10℃。據有關生產單位的經驗,箱內溫度在2℃-13℃,經50小時運輸,發眼卵成活率在96%以上。運輸期間每隔4小時淋水一次。
(五)孵出仔魚的管理
水溫適宜時,從受精到孵出仔魚需20余天。
剛出膜的魚苗稱為仔魚,一般全長15-18毫米,這時應把仔魚放在水流暢通的特制設備中。若放在阿特金孵化器內(規格30厘米×30厘米×2厘米的仔魚飼育盤),每盤放1500尾為宜。若在立式孵化器中孵化出仔魚,仍放原處飼養,無需挪動。若孵化器太小,可將仔魚放入孵化室內的小泥池中,或放入用鐵絲網釘制的籠子內,并置于水流暢通的溝渠中,但必須避免直射光的照射。這期間仔魚貼臥水底,其發育靠卵黃囊的營養,注水量以每10萬尾保持20升/分以上為宜。防止卵膜阻塞水流控制好水量,及時清除死苗,以保持飼育環境的清潔衛生。
親魚的飼養密度應根據魚池面積、水質和水量狀況適當掌握,通常以5-10千克/立方米為宜。雄雌新魚分養,不同齡組的親魚分養。
1.親魚數。
親魚需要量視生產規模而定。通常每千克雌魚可采卵1800粒,每千克雄魚可采精10毫克,每1萬粒卵需精液5—10毫升。若按每1萬粒卵需精液10毫升計算,又考慮到受精率等因素,則雌雄親魚飼養的重量比以3:1或4:1為宜。
2.親魚培育的水溫。
培育親魚的適宜水溫為4℃-13℃。在產卵期前6個月水溫不超過12℃有利于獲得優質卵。若用周年水溫為16℃-17.5℃水體培育雌親魚,雖能采卵,但卵不受精。
3.親魚培育的飼料。
喂養親魚的飼料組蛋白含量應高于40%,脂肪含量應低于6%,碳水化合物含量應低于12%,飼料中必需的氨基酸需保持平衡。甲殼類是親魚的良好飼料,增喂螯蝦,添加干酵母、多種維生意和胡蘿卜素都有助于提高卵質。
(二)人工授精
1.雌雄鑒別。
虹鱒的雄魚頭部較小,吻端較尖,下頜向上彎曲呈尖鉤形,體較高,腹部不膨大,尾叉較淺,生殖孔呈白色,不突出。雌魚體形細長,吻端圓鈍,上下頜等長,下腹部膨大,生殖孔稍外突呈粉紅色,尾叉較深呈鮮紅色。
2.成熟度鑒別。
雄魚的成熟度以能否擠出精液來識別。雌魚的成熟度的識別常以觸感為主,雌魚腹部膨大柔軟,生殖孔紅腫外突,若將尾部倒提,可見兩側輪廓明顯。成熟卵子由卵巢落入體腔后,若滯留時間過長,其受精率會下降,故需適時采卵,嚴防過熟,一般以從卵巢排入體腔的前4天的卵質量最好,少數在7天內還是最適采卵期,故一般每隔7天挑選雌魚一次。
3.采精。
采精有兩種,一種是把雄魚精液直接擠在卵上,每8-10尾雌魚卵,用3尾雄魚精液即可。另一種是把精液預先貯于燒杯等容器內,置于8℃以下的陰涼處備用,每次按需要量用吸管加到卵上。采精后的雄魚過幾天又可重復采精。
4.采卵和授精。
采用擠壓法,一人用手握住雌魚頭部,另一人用左手握住尾部,頭部朝上,背部朝向操作者,腹部朝下對準帶孔的接卵盆,待魚平靜后,用右手從腹部順著生殖孔方向,由上往下輕輕擠壓。卵在受精前先用一種等滲鹽溶液(氯化鈉90.4克,氯化鉀2.4克,氯化鈣2.6克,依次溶于10升水中,水溫調至4℃以上)洗滌,然后加入精液授精。每萬粒卵用5-10毫升精液充分攪拌1-2分鐘,使精卵充分接觸,再加入少量清水,快速而均勻地攪拌1-2分鐘,在確認所剩精子已全部喪失授精能力后,再換水數次,靜置1小時,待卵充分吸水膨脹后再裝盤孵化。
(三)孵化
受精卵遇到淡水后開始吸水,卵膜與卵黃膜分離,出現圍卵腔,而且卵膜開始硬化。
1.設備
孵化設備主要有孵化室和孵化器。
(1)孵化室。由于采卵、授精和孵化魚卵都得在無直射光條件下進行,且作業期多在冬季,氣溫在0℃以下時易凍壞魚卵,故必須有專供魚卵孵化用的孵化室,室內除放置孵化器、揀卵槽外,還備有供排水系統,以及進行采卵、授精和揀卵等的操作場所,有條件的可建造幾個小型魚池,分別暫放采卵、受精前后的親魚。
孵化室的面積根據所采用的孵化器種類確定,若采用阿特金氏臥式孵化器,一般在孵化50萬粒受精卵時,面積為40-50平方米,孵化100萬粒受精卵時為70-90平方米,若采用立式孵化器,則上述的孵化室面積可減半。
(2)孵化器。目前采用的孵化器主要有3種,即臥式、立式和桶式。供水方式也分為流水、淋水和浸水3種。國內多采用阿特金氏臥式孵化器,其主要由孵化槽、孵化盤和支架組成。孵化槽用木料或塑料制成,槽內分為4格,每8-10盤疊成一組套在支架中,置于格子內。每盤盛卵3000粒,每槽可孵化10萬-20萬粒受精卵。通常可以兩三個槽串聯在一起,流水量20-40升/份。
(3)采卵和揀卵用具。采卵用具有采卵盆(多孔的鋁盆或塑料盆,要求漏水快,但不漏卵)、采卵盆架、受精盆、毛巾、尼龍手套和魚臺等。揀卵需有揀卵臺、揀卵槽、揀卵夾和羽毛。
2.管理。
虹鱒發眼前期適宜的孵化水溫為7℃-13℃。最適水溫8℃-10℃。若在13℃以上水中孵化,會使孵化率降低,畸形增加;在低溫下孵化,孵化期延長,效果也不好。發眼后,即使在18℃水中也可孵化。
卵從受精到發眼前期需氧量較少,發眼后需氧量增多,每10萬粒發眼卵1小時耗氧接近500毫升,孵出后其耗氧量又為發眼卵的2-3倍,適宜的孵化用水其容氧量需在6毫克/升以上,需加蓋。
若采用桶式孵化器孵化,每桶盛卵量從5萬-12萬粒不等。卵受精吸水膨脹后即裝桶孵化,用水需經過濾,每桶注水量4—6升/分。為防水霉菌,每3-4天用孔雀石綠消毒一次,配成1:20萬濃度,從注水口注入桶內,每次持續1小時。在孵化累積溫度達220℃后,把死卵揀出,揀卵需用特制的揀卵槽和揀卵夾。
(四)發眼卵運輸
虹鱒卵的運輸一般在發眼期以后進行,可用孵化盤放在特制的帶蓋箱中裝運。先在孵化盤上鋪好濕紗布,每盤約裝發眼卵3000粒,卵上蓋水草或泡沫塑料片以保持濕潤。每5個盤疊在一起用繩子捆扎好,然后放入箱中。箱的周圍空隙處要適當予以固定,并放入冰袋,防止水溫劇變成過高,箱內溫度最好在5℃-10℃。據有關生產單位的經驗,箱內溫度在2℃-13℃,經50小時運輸,發眼卵成活率在96%以上。運輸期間每隔4小時淋水一次。
(五)孵出仔魚的管理
水溫適宜時,從受精到孵出仔魚需20余天。
剛出膜的魚苗稱為仔魚,一般全長15-18毫米,這時應把仔魚放在水流暢通的特制設備中。若放在阿特金孵化器內(規格30厘米×30厘米×2厘米的仔魚飼育盤),每盤放1500尾為宜。若在立式孵化器中孵化出仔魚,仍放原處飼養,無需挪動。若孵化器太小,可將仔魚放入孵化室內的小泥池中,或放入用鐵絲網釘制的籠子內,并置于水流暢通的溝渠中,但必須避免直射光的照射。這期間仔魚貼臥水底,其發育靠卵黃囊的營養,注水量以每10萬尾保持20升/分以上為宜。防止卵膜阻塞水流控制好水量,及時清除死苗,以保持飼育環境的清潔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