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12月31日消息:福州倉山區正規劃建設海峽花卉交易中心,并將于2015年完成全部建設工作。屆時,該交易中心將成為我省最大的花卉交易市場。這是記者昨日從倉山區花卉聯合會成立暨建新花卉市場升級開業慶典上獲悉的。
海峽花卉交易中心計劃2015年建成
據了解,規劃中的海峽花卉交易中心項目選址在倉山區建新鎮灣邊,占地447.2畝,地處灣邊大橋西側,三環路南側,緊鄰烏龍江畔,是福銀高速公路出口至福州市城區的必經路段。計劃2013年完成一期工程,2015年完成全部建設工作。
記者昨日在倉山區建新花卉市場看到了海峽花卉交易中心的規劃圖,該交易中心擬計劃以1+1模式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即用工業理念發展都市現代農業,用文化創意理念發展都市現代農業。未來將建成福州“一軸三區兩帶”的格局,一軸即水軸烏龍江沿岸軸線,三區指的是花卉大市場、花卉信息港和花卉高科技園區,兩帶則是花卉港口展示帶、花卉文化展示帶。
建新花卉企業經營者高洪義對海峽花卉交易中心很期待,他說,目前建新花商受制于種植基地面積不足、交易市場規模偏小,以及物流技術制約,希望倉山區規劃的灣邊大型花卉交易中心早日建成。
據倉山區花卉聯合會秘書長林福光介紹,海峽花卉交易中心建成后,福州市區內的幾個花卉交易市場,如:建新花卉市場、鰲峰洲花鳥市場(花卉市場)、左海花鳥市場等都將統一搬遷至灣邊的新址。屆時,那里將成為福州南大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建新花卉市場昨升級改造完成
“我在這里已經干了11年了,原先這里的道路、設施等都破爛不堪,現在升級改造一下好多了。”昨日,福州建新花卉市場大自然花卉的老板陳明開高興地告訴記者。
據了解,升級改造后的福州建新花卉市場占地68畝,市場內設施齊全,目前已有100多個花卉企業入駐,還吸引了來自漳州的水仙花、龍巖的蝴蝶蘭花商及浙江、廣東等地的花商,成為目前福州市最大的專業花卉市場。
記者在現場看到,春節臨近,花卉經營者們早已備足了蝴蝶蘭、蘭花、一品紅等各類市民們喜愛的春節熱銷花卉,有數十萬盆。
據建新花卉市場相關負責人介紹,建新花卉市場重新開業后,還將開放花卉夜市。市民既可以在這里觀賞花卉、盆景,還可以跟花農們學習如何種花、養花。
作為倉山區政府規劃的“十二五”重點農業,建新花卉產業目前正在謀求新的發展,欲借助先進的科學技術,使花卉產業化、標準化,打造獨具規模、富有特色的花卉市場。
倉山區花卉聯合會會長張用芳表示,建新花鄉的傳統花卉是福州市珍貴的農業資源,而且有著良好的產業基礎,建新人有傳統的花卉栽培工藝,有大量的種養花卉、制作盆景、綠化工程建設的高超技藝和豐富經驗。往年僅春節前后,建新花卉的銷量就達上億元。為此建新花鄉的花農們、園藝農業人才、企業成立這個聯合會,就是希望通過這個平臺不斷提高福州市現代化花卉業發展水平,促進花卉業又快又好地發展。
“花卉之鄉”等待涅槃
李中瑜一家四代都是建新鎮的花農,他對建新鎮的花卉有著特殊的感情。老李在建新花卉市場有一個600平方米的店,有50多個花卉品種。現在最讓老李郁悶的就是找不到一塊面積比較大的地讓他再把規模搞上去。
“以前,我們建新鎮幾乎家家栽花、戶戶種樹,像我這樣的花農世家可以說是比比皆是;但是現在我們的花卉基地變得很分散,閩侯、福清、長樂、馬尾、羅源,到處都是。”老李對目前“集中賣花,分散種花”的現狀有點無奈。
而說起建新花卉的歷史,老花農許仁官則是如數家
珍,他說,建新是福建省三大花卉之鄉中最古老的。早在盛唐時期就有花卉栽培,到明朝這里廣栽花果樹木,清代就有批量花木盆景運銷全國各地。“特別是建新種出的劍蘭、山茶花等都是銷往國外的。澳洲南洋杉還是建新特有的品種,銷往全國各地,每年的收益可以達到近億元。”
老許告訴記者,直到今天,南京、廣州、河南各地的花商到福州買花,還是沖著“建新花卉”的名頭。
但是后來,隨著城市化的進展,花田變成了樓盤。一些有實力的花農到閩侯南嶼等地租地,繼續花木培育的生計,另外一些人入駐花卉市場搞銷售,剩下一些散戶仍堅守自家老屋前的花田,做些零散生意。
特別是隨著外地花卉市場的蓬勃發展,建新傳統花鄉品牌效應受到沖擊,因此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現代花卉產業迫在眉睫。
記者昨日從倉山區花卉聯合會了解到,目前,倉山區也正在積極地尋找一個面積比較大的地方,建設花卉基地,把這些閑散在各地的花農都集中起來,通過“公司加農戶”的形式,來進一步帶動整個福州花卉行業的發展,而現在這個種植基地的選址則成了建新人最頭疼的一件事情。
曾經名噪一時的“花卉之鄉”正等待涅槃。
推薦閱讀:
遼寧開原市金融機放貸支持苗木花卉產業發展
廬江白湖鎮傾力打造萬畝苗木花卉基地
鄭州苗木花卉博覽園明年4月底前完工開放
廣西:陽朔成華南最大苗木花卉市場
(來源:東南快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