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內玉米市場呈現底部偏強波動格局。其中,南北港口市場因前期上漲過快,玉米價格出現沖高回落;東北產區玉米市場受到政策支持,玉米價格穩中有升;南方大部分銷區玉米價格跟隨東北產區小幅上揚,但華北局部產區因上市量增加等原因,行情略顯疲弱。我們認為,春節前國內玉米市場在政策托底的背景下,市場將繼續維持偏強格局。
市場表現
東北玉米深加工提價收購
12月下旬以來,東北深加工企業掛牌價格普遍上調,收購量維持在偏高水平。本周伊始,當地龍頭----長春大成上調掛牌價20元/噸至2060元/噸,收購標準維持1:1的寬松折扣,日收購量繼續保持在10000噸以上。此外,據悉目前梅河阜康酒精、通遼梅花深加工企業日收購量也基本達到萬噸左右水平。考慮到此前東北多數深加工企業庫存量僅1個多月,春節前,為保證正常生產,其存在較強補庫需求,對市場形成支撐。
南北港口玉米價格沖高回落
經歷前段時間連續沖高上漲之后,近日,南北港口玉米價格沖高回落。截止目前,南北港口玉米價格已回調30-60元/噸不等。其中大連港口二等以上玉米平倉價2300元/噸附近,較上周高位下調20-30元/噸,一些貿易商往南方港口裝船銷售量也呈現下降趨勢。南方港口高品質玉米主流報價由前期2475-2480元/噸下跌至2420-2430元/噸,累計回調幅度近50元/噸。分析認為,前期港口玉米價格受臨儲政策支撐漲勢過快,出現合現回調也在意料之中。就目前港口供求格局來看,節前玉米價格上行趨勢已告一段落,短期南方港口仍面臨一定回調壓力,空間有限。
影響因素
農民售糧進度較前期有所加快
隨著年關臨近,部分地區玉米水分較前期有所下降,目前國內農民售糧進度較前期有所加快。就東北地區而言,目前內蒙古、遼寧兩省農民售糧進度最快,可達到50-60%,最高可達60%-70%。此外,在華北地區,農民售糧進度與當地玉米價格走勢關聯性明顯較強。其中,河南駐馬店地區部分貿易商反映當地售糧進度已經達到8-9成,玉米市場價格保持堅挺;山東德州地區玉米農戶因存在節前賣糧變現的需求,加之前期高水分玉米銷售不暢,目前售糧進度在15%,本地糧源價格有所走軟,折合標準水分價2240元/噸,周比下跌10-20元/噸。
國儲收購進度緩慢推進
在國家臨儲政策出臺、節前農民售糧小高峰臨近的背景下,目前東北糧庫收購進度相對緩慢,這主要與定價標準有關。此外,根據最新統計顯示,截止到12月15日,全國玉米主產區累計收購量2070萬噸,其中,國有糧食企業收購量僅398萬噸,不足總量的2成。我們認為,在國儲大批量補庫完成之前,其對于國內玉米市場的強支撐將繼續存在。
華北產區玉米霉變比例較高
誠然,近期華北地區玉米水分較前期有所下降,但高水分還是導致本地玉米無法批量上市。其中,河北邢臺地區玉米水分偏高可達到24-25%,農民存糧比例仍高達8成。同時,因今年玉米收獲季節后期遭遇20-30天罕見連陰雨天氣,加之保管不善,華北部分地區玉米霉變率同比去年偏高。其中山東臨沂玉米霉變率超過2%以上的比例超過半數;鄭州本地玉米霉變比例同比提高1-2成。受此影響,一些飼料企業繼續維持飼料中小麥較高的替代比例,大豬料中偏高替代比例將近40%(當然,玉米與小麥間價差仍是目前替代的主要原因,目前南方一些地區玉米、小麥價差仍高達300元/噸)。
此外,今年華北農民正積極儲存好玉米,因今年8-9月份間南方一些市場優質玉米價格曾一度高于普通玉米250-300元/噸。而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東北地區(如遼寧)。值得注意的是,農民上玉米簍子的貨源也出現了霉變的現象。
綜上所述,隨著兩節臨近,產區農民也將進入節前最后一個賣糧小高峰(農歷小年)。目前來看,東北部分地區農民售糧進度普遍遲于去年同期,但較快地區售糧進度已經過半,基本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料將提振當地價格。不過,一些售糧進度較慢,農民變現壓力較大地區仍存在小幅調整可能。此外,在東北深加工企業持續加大玉米收購力度的背景下,一旦春節前東北地區農民售糧進度過半,對于春節前市場走勢奠定了較強的看漲預期,值得關注。
市場表現
東北玉米深加工提價收購
12月下旬以來,東北深加工企業掛牌價格普遍上調,收購量維持在偏高水平。本周伊始,當地龍頭----長春大成上調掛牌價20元/噸至2060元/噸,收購標準維持1:1的寬松折扣,日收購量繼續保持在10000噸以上。此外,據悉目前梅河阜康酒精、通遼梅花深加工企業日收購量也基本達到萬噸左右水平。考慮到此前東北多數深加工企業庫存量僅1個多月,春節前,為保證正常生產,其存在較強補庫需求,對市場形成支撐。
南北港口玉米價格沖高回落
經歷前段時間連續沖高上漲之后,近日,南北港口玉米價格沖高回落。截止目前,南北港口玉米價格已回調30-60元/噸不等。其中大連港口二等以上玉米平倉價2300元/噸附近,較上周高位下調20-30元/噸,一些貿易商往南方港口裝船銷售量也呈現下降趨勢。南方港口高品質玉米主流報價由前期2475-2480元/噸下跌至2420-2430元/噸,累計回調幅度近50元/噸。分析認為,前期港口玉米價格受臨儲政策支撐漲勢過快,出現合現回調也在意料之中。就目前港口供求格局來看,節前玉米價格上行趨勢已告一段落,短期南方港口仍面臨一定回調壓力,空間有限。
影響因素
農民售糧進度較前期有所加快
隨著年關臨近,部分地區玉米水分較前期有所下降,目前國內農民售糧進度較前期有所加快。就東北地區而言,目前內蒙古、遼寧兩省農民售糧進度最快,可達到50-60%,最高可達60%-70%。此外,在華北地區,農民售糧進度與當地玉米價格走勢關聯性明顯較強。其中,河南駐馬店地區部分貿易商反映當地售糧進度已經達到8-9成,玉米市場價格保持堅挺;山東德州地區玉米農戶因存在節前賣糧變現的需求,加之前期高水分玉米銷售不暢,目前售糧進度在15%,本地糧源價格有所走軟,折合標準水分價2240元/噸,周比下跌10-20元/噸。
國儲收購進度緩慢推進
在國家臨儲政策出臺、節前農民售糧小高峰臨近的背景下,目前東北糧庫收購進度相對緩慢,這主要與定價標準有關。此外,根據最新統計顯示,截止到12月15日,全國玉米主產區累計收購量2070萬噸,其中,國有糧食企業收購量僅398萬噸,不足總量的2成。我們認為,在國儲大批量補庫完成之前,其對于國內玉米市場的強支撐將繼續存在。
華北產區玉米霉變比例較高
誠然,近期華北地區玉米水分較前期有所下降,但高水分還是導致本地玉米無法批量上市。其中,河北邢臺地區玉米水分偏高可達到24-25%,農民存糧比例仍高達8成。同時,因今年玉米收獲季節后期遭遇20-30天罕見連陰雨天氣,加之保管不善,華北部分地區玉米霉變率同比去年偏高。其中山東臨沂玉米霉變率超過2%以上的比例超過半數;鄭州本地玉米霉變比例同比提高1-2成。受此影響,一些飼料企業繼續維持飼料中小麥較高的替代比例,大豬料中偏高替代比例將近40%(當然,玉米與小麥間價差仍是目前替代的主要原因,目前南方一些地區玉米、小麥價差仍高達300元/噸)。
此外,今年華北農民正積極儲存好玉米,因今年8-9月份間南方一些市場優質玉米價格曾一度高于普通玉米250-300元/噸。而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東北地區(如遼寧)。值得注意的是,農民上玉米簍子的貨源也出現了霉變的現象。
綜上所述,隨著兩節臨近,產區農民也將進入節前最后一個賣糧小高峰(農歷小年)。目前來看,東北部分地區農民售糧進度普遍遲于去年同期,但較快地區售糧進度已經過半,基本接近去年同期水平,料將提振當地價格。不過,一些售糧進度較慢,農民變現壓力較大地區仍存在小幅調整可能。此外,在東北深加工企業持續加大玉米收購力度的背景下,一旦春節前東北地區農民售糧進度過半,對于春節前市場走勢奠定了較強的看漲預期,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