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化工園區而言,乙烯和丙烯是不可或缺的基礎原料。但是一些化工園區目前并沒有煉油乙烯一體化裝置,所需的乙烯和丙烯必須依賴外購。而乙烯和丙烯屬于危險化學品,短途運輸尚可通過管道,中長距離的運輸就要通過壓力設備,成本高昂且運力有限。乙烯和丙烯的供應已經成為我國(特別是東南沿海地區)化工園區發展的制約因素。 與此同時,從2008年底開始,大量涌入的廉價進口甲醇的使我國甲醇行業受到沖擊。2009年5月,中國商務部對原產于沙特阿拉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新西蘭的進口甲醇進行反傾銷調查。 在此背景下,亞化咨詢建議在東南沿海水運便利的化工園區通過進口甲醇建設甲醇制烯烴(MTO)或甲醇制丙烯(MTP)裝置,為園區下游企業供應乙烯和丙烯原料,以延長產業鏈,增強競爭力。下面分析其可行性與需要解決的問題。 1.甲醇來源豐富,運輸便利 沿海地區的化工園區大多臨近港口,擁有完善的液體化學品碼頭與倉儲設施。由于國際海運能力過剩,2009年上半年從中東、中南美洲和澳洲地區將甲醇運到亞洲主港地運費只有25美元/噸左右,運輸費用較低。 中東和南美地區新建的天然氣甲醇裝置普遍達到單套170萬噸/年的規模,具有原料成本低、能耗低所帶來的甲醇成本低的優勢。亞化咨詢的統計數據顯示,到2010年全球甲醇產能將超過7000萬噸/年,屆時全球范圍內甲醇產能過剩將成必然。因此進口甲醇發展甲醇制烯烴不會面臨原料短缺的問題,并且可以緩解進口甲醇對國產甲醇的沖擊。 2.甲醇制烯烴裝置規模靈活 目前的石腦油裂解制百萬噸級乙烯裝置,需要近20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與此相比,外購甲醇制烯烴裝置規模靈活。經濟規模為180萬噸/年甲醇制60萬噸/年烯烴,相應的投資較小;如果采用60萬噸/年的甲醇制20萬噸/年烯烴,也具備一定的經濟性。而與煤炭產地建設的煤制聚烯烴項目相比,外購甲醇制烯烴裝置省去了前面的煤氣化和甲醇合成工段,也省去了下游的烯烴聚合工段(烯烴產品直供化工園區其他企業),相應地投資也要小很多。 3.技術具備工業化的條件 采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所DMTO技術與魯奇MTP技術的煤制烯烴工業化裝置將在2010年完成試車。道達爾石化與UOP聯合開發的先進甲醇制烯烴工藝正在進行準工業化驗證。將于2009年9月3日-4日在北京舉辦的首屆“中國煤制烯烴技術經濟研討會”上,道達爾石化將介紹其位于比利時費盧依(Feluy, Belgium)的全球首創的甲醇制烯烴/烯烴裂解中試裝置(MTO/OCP PDU)的最新進展情況。該裝置采用UOP公司的MTO技術,總投資4500萬歐元,于2008年年末建成啟動,將在長期運行的基礎上驗證包含甲醇制烯烴,烯烴分離,重烯烴裂解,烯烴聚合反應和聚烯烴產品應用在內的一體化工藝流程和其放大到百萬噸級工業化規模的可靠性。 4.甲醇制烯烴具備一定的成本競爭力 甲醇制烯烴與石腦油制烯烴的成本比較見下表。雖然其中烯烴成本是乙烯與丙烯的平均成本,但是仍然可以進行粗略的價格對比。 以2009年6月為例,進口甲醇、石腦油和乙烯的平均價格分別為人民幣1500元/噸、3400元/噸和5400元/噸,而2007年6月進口甲醇、石腦油和乙烯的平均價格分別為人民幣1900元/噸、8500美元/噸和5500元/噸。綜合分析進口甲醇、石腦油和乙烯近3年的價格可以看出,用進口石腦油制乙烯和用進口甲醇制乙烯的成本互有高低,沒有哪一種工藝路線占據明顯的成本優勢。從這一點也可以說明,進口甲醇制烯烴具備一定的競爭力。 但是進口甲醇制烯烴也面臨著兩個潛在的風險: 1.甲醇價格的波動 雖然目前國內外甲醇價格都比較便宜,但是從甲醇價格的歷史走勢來看,不排除其價格劇烈波動而大幅度影響進口甲醇制烯烴裝置經濟性的可能。在這一點上,亞化咨詢認為進口甲醇制烯烴裝置應該引入國際甲醇供應商參股,通過長期供應合同鎖定成本。在這一點上新奧張家港的二甲醚裝置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經驗,該裝置引入了梅塞尼斯參股20%,獲得了穩定而低價的甲醇供應。 2.國際海運費上漲 海運費在進口甲醇的成本中占據了重要的因素,與2009年上半年從中東、中南美洲和澳洲地區將甲醇運到亞洲主港地運費只有25美元/噸左右相比,2008年國際海運費最高達90多美元/噸。運費的上漲將不得不轉嫁給下游用戶,即使是進口石腦油制烯烴裝置,也同和進口甲醇制烯烴裝置一樣,要面對國際海運費上漲的風險。 總的來說,進口甲醇發展加甲醇制烯烴與進口石腦油裂解制烯烴裝置有共通之處,原料都是液體化學品—甲醇或石腦油,產品都是低碳烯烴。亞化咨詢認為,甲醇是一種高載能產品,進口甲醇本質上就是進口加工后的天然氣,因此在我國對進口甲醇進行反傾銷調查的同時,不妨開拓一下思路,研究進口甲醇的多種用途。亞化咨詢建議,考慮到裝置建設的靈活性和原料的易獲得性,可以考慮在我國東南沿海的化工園區發展甲醇制烯烴。這樣將有助于石化原料的多元化,降低原料供應的風險,同時也有利于化工園區的長遠發展和產業鏈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