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我國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與資源供應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傳統化石資源之外的各種新型能源資源如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氫能、地熱能、煤層氣、可燃冰等,具備污染少、儲量大的特點,為解決環境污染、資源枯竭等問題提供了有效的途徑。
如今,生物質能研發成為重大熱門課題之一。“十五”時期,我國的燃料乙醇已形成102萬噸/年的產能,生物柴油規模達到5萬噸/年。我國已成立微生物資源中心,實現生物資源向生產力的轉化。
太陽能資源豐富且無任何污染。世界上第一根太陽能冶煉的單晶硅,由中國科技大學等單位制成,從而使高效廉價冶煉高純硅成為現實;5.7平方米超大型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已批量生產,計劃出口美國、歐盟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氫能被譽為21世紀最理想的新能源。我國對氫能的研究與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初,將氫作為能源載體和新的能源系統進行開發,則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目前,國內已在制氫技術、儲氫材料和氫能利用等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
我國可開發利用的風能儲量為10億千瓦。風能的利用主要有風能作動力和風力發電兩種形式,化工新材料是風電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近幾年,隨著礦石能源緊缺,我國加速發展“綠色”電力。以環氧樹脂、玻璃纖維、聚氯乙烯和聚氨酯涂料為原材料生產的大型風電葉片開始形成新興產業。
被視為未來資源的可燃冰,是甲烷與水結合在一起的固體化合物。按照中國的商業開發路線,2006~2020年是調查階段,2020-2030年是開發試生產階段,2030~2050年將進入商業生產階段。目前,我國在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勘查與利用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進展。
如今,生物質能研發成為重大熱門課題之一。“十五”時期,我國的燃料乙醇已形成102萬噸/年的產能,生物柴油規模達到5萬噸/年。我國已成立微生物資源中心,實現生物資源向生產力的轉化。
太陽能資源豐富且無任何污染。世界上第一根太陽能冶煉的單晶硅,由中國科技大學等單位制成,從而使高效廉價冶煉高純硅成為現實;5.7平方米超大型硅基薄膜太陽能電池已批量生產,計劃出口美國、歐盟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氫能被譽為21世紀最理想的新能源。我國對氫能的研究與發展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初,將氫作為能源載體和新的能源系統進行開發,則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的。目前,國內已在制氫技術、儲氫材料和氫能利用等方面進行了開創性的工作。
我國可開發利用的風能儲量為10億千瓦。風能的利用主要有風能作動力和風力發電兩種形式,化工新材料是風電產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近幾年,隨著礦石能源緊缺,我國加速發展“綠色”電力。以環氧樹脂、玻璃纖維、聚氯乙烯和聚氨酯涂料為原材料生產的大型風電葉片開始形成新興產業。
被視為未來資源的可燃冰,是甲烷與水結合在一起的固體化合物。按照中國的商業開發路線,2006~2020年是調查階段,2020-2030年是開發試生產階段,2030~2050年將進入商業生產階段。目前,我國在海底天然氣水合物的勘查與利用等方面,已取得一定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