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期間,全國煤炭產量增長較快,供需基本平衡,較好地保障了化工行業的發展。2010年全國原煤產量約32億噸,是2005年的1.5倍,占世界煤炭總產量的45%。預計2015年,全國煤炭消費總量將達到38億噸左右。然而,根據煤炭工業“十二五”規劃初稿,為了防止大規模開采煤礦導致環境污染問題,“十二五”期間煤炭年產量要求控制在37億噸之內。雖然從總量來看,供需基本持平,但是化工用煤將出現緊張狀況。
——化工使用的無煙塊煤的供應量開始減少。隨著煤炭行業資源整合力度的加大,以及機采率的提高,無煙塊煤產率正在大幅下降。2010年,全國無煙塊煤產率已經由2009年的35%銳減至16%。根據煤炭工業“十二五”規劃初稿,到2015年,全行業機采率將提升至75%以上,預示著今后無煙塊煤產率將大幅降至12%左右。依據目前產量計算,化工生產所需的無煙塊煤供應量只有6000萬噸左右,缺口達1000萬噸。
——煤炭就近轉化率的提高,也將減少化工用煤供應。產煤大省為促進地方經濟增長,正在加大煤炭就近轉化力度。如陜西省“十二五”期間,煤炭就近轉化率將達到50%以上;山西、山東、內蒙古、甘肅、貴州、河南、河北、黑龍江等主要產煤省區,確定的“十二五”煤炭就近轉化率均超過40%。中國煤炭長安網副總編陳雁表示,各產煤省區煤炭就近轉化率的提高,必然導致商品煤供應量的減少。
——煤炭企業煤化一體化步伐加快,將大幅減少優質無煙塊煤的社會供應量,加劇化工行業用煤供需矛盾。如山西晉煤集團每年生產無煙塊煤1000多萬噸,近幾年通過兼并重組、收購參股或投資建廠,公司合成氨年產量已經達到660萬噸,甲醇年產量也突破240萬噸,基本消耗了自產的無煙塊煤。
化工行業原料煤供應面臨不利形勢,但科學發展現代煤化工仍然充滿機遇。“十二五”期間,國家將適度支持現代煤化工示范項目建設。煤炭工業“十二五”規劃初稿在廣泛征求專家意見的基礎上,提出在水資源充足、煤炭資源富集的地區適度進行現代煤化工示范,并嚴格限制在環境容量小的地區發展煤化工。
對于適度發展現代煤化工,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石化輕紡發展部副主任劉曉彤認為,煤制油的能量轉化率及資源利用率較低,不宜作為產業化發展方向。煤制天然氣能量轉化率較高,在煤資源富集地區,利用褐煤、高硫煤等低質煤種,少量布點發展煤制天然氣,對于緩解天然氣供應緊張局勢有積極意義。
煤制烯烴在經過工業化驗證后,有可能具備產業化條件,可在“十二五”后期適當布局發展。
石油和化學工業規劃院精細化工處處長張方也認為,在煤制天然氣、煤制烯烴和煤制油這三大類現代煤化工產品中,煤制天然氣的技術成熟度相對高一點,未來產業示范的范圍可以適度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