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表示,國務院在年初就召開會議研究部署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表明了國家對于整個行業的關注程度以及寄予的厚望,會議具體規劃的四個發展要點為整個稀土行業的未來勾勒出藍圖。對于整個行業健康、快速的發展無疑具有正面積極的影響。不過,新政策對稀土資源實施更為嚴格的保護性開采和生態環境保護標準,嚴把行業和環境準入關,這也使得稀土企業面臨環保投入方面的成本增加。
包鋼稀土董事會秘書張日輝介紹稱,目前國內稀土行業普遍存在環境保護不達標的問題,新政策準入制度的推出將迫使整個行業提升環保標準,這在短期內將帶來企業生產成本的增加。但對于稀土化工企業來說,新政策對于環境保護要求的制定相當于將企業自身規劃納入到整個行業的發展范疇之內,這就為行業中具備發展優勢并且具有實力的企業設立了更高更遠的發展空間。
“環境準入是現有稀土企業面臨的主要問題,這將不僅僅影響產銷環節,可能還將對企業未來進一步擴展以及再融資等方面產生影響。”張日輝表示,包鋼稀土將把環境保護問題作為一個重要的工作去狠抓落實。而據他透露,有關部門對企業改造環保現狀并達到環境準入標準的緩沖期為兩年。
從去年至今,稀土行業政策的不斷出臺一直在向市場釋放稀土納入國家掌控資源的信號,而年初就公布的這些稀土行業政策和準入制度落在市場預期之內。日信行業研究員汪華春表示,國家主控稀土資源的意向非常明顯,前面不斷出臺的這些政策規劃也都是在為稀土行業發展管理面向制度層面靠攏而做的前期鋪墊。北方稀土生產80%以上由包鋼稀土掌控,公司擁有無可比擬的資源、成本、技術優勢,北方輕稀土整合格局基本定型。
“目前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南方。如何控制行業整合、提高企業集中度,是接下來稀土行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汪華春認為,從國家希望主控稀土資源的傾向來看,地方政府同央企、國企聯手整合很可能成為一種主要形式,江西贛州已經按照這種形式在當地引入資金、大型國企推動稀土行業整合。
眼下不少企業的稀土采礦證將進入到期階段,這些資源未來很可能將主要集中在當地地方政府手中。而最新出臺的政策也鼓勵企業進行資源整合及行業的兼并重組,這就使得那些具有央企、國企背景的大型稀土化工企業在整合中占據有利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