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說,所謂“太陽能與建筑一體化”是將太陽能利用設施與建筑有機結合,利用太陽能集熱器替代屋頂覆蓋層或替代屋頂保溫層,它代表了未來太陽能技術發展的方向。
相對于東南沿海地區,中國的甘肅、青海、內蒙古等省區不僅在傳統能源和原材料上占有明顯優勢,而且擁有豐富的風能、太陽能、地熱能等新能源。
近年來,甘肅、青海等西部省份在經濟結構調整過程中,依靠新能源、新材料發展“陽光經濟”,通過招商引資、建設風電、光電基地、帶動裝備制造業等相關產業發展。有專家認為,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將使西部一些資源型省份產業結構發生大的變化。
在不久前舉行的蘭州投資貿易洽會和青海綠色經濟投資貿易洽談會上,西部地區引進的一系列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大型項目引人矚目,其突出特點是,綠色產業的投資額占有很大比重。
“蘭洽會”簽約的10億元以上項目合同總額958.35億元,占簽約合同總金額的52.5%,這些大項目均集中在新能源、循環經濟、裝備制造業等領域。包括華電新能源公司投資40億元的玉門市華電麻黃灘400兆瓦風電場項目、酒鋼集團與英國盈德氣體集團共同投資116億元的張掖煤制天然氣多聯產項目等。而在青洽會上,新能源、新材料類項目合計簽約512億元,占全部簽約金額的34%。
與此同時,甘肅敦煌大范圍將新能源運用到城市建設和發展上。按照規劃,到2013年,敦煌太陽能和風能資源綜合開發利用量將達到城市能源消費總量的98%,實現能源需求全部采用當地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解決,而且還可以向其它地區輸出可再生能源。
在此之前,甘肅酒泉2008年建成中國乃至全世界規劃建設的首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內蒙古鄂爾多斯市杭錦旗境內正在建設擁有2000兆瓦發電能力的太陽能光伏發電廠,這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類使用太陽能項目……根據國家能源局規劃,今年西部地區光伏發電站發展規模將達到500兆瓦。
喜文華致力于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近30年,見證了中國太陽能發展的大半歷程。他說,西部屬于工業欠發達地區,對資源的綜合利用低。“更重要的是,西部地區尚未建立完整的、因地制宜的可持續發展工業鏈。如果西部地區長久停留在資源密集型初級產品生產層面,則較難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
他說,以甘肅太陽能資源應用為例,目前低層次應用如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灶的應用多,而高層次應用少。
專家提出的解決之道是,加強如“太陽能建筑一體化”等綠色智能型產品的推廣力度。企業借助由此形成的產業鏈,還可以以多種形式在境外投資,參與對外貿易、資源開發等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走出國門,在國際上找到發展平臺。
“依托能源資源,發展工業,以及利用國家行之有效的政策補貼和技術創新,西部省區的經濟可逐漸向可持續發展轉型,告別過去資源輸出型、資源投資型經濟結構。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能源局副局長孟開說,“用更加符合生態規律的方式來發展經濟,西部省區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
上一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