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染性法氏囊病毒是引起危害幼齡雞的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是目前危害養雞業的主要疫病之一。由于法氏囊是雞的中樞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組織,因此該病的發生會引起新城疫、馬立克氏病、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和球蟲病等免疫失敗,導致多種疫病發生。
2011年,我省肥東、肥西、巢湖、含山等地的雞群發生疑似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疫情,從臨床癥狀和解剖病變上看,與以往免疫雞群發生的法氏囊病有所異同,發病率和死亡率增高。臨床癥狀:免疫雞群呈現典型的法氏囊病臨床癥狀,在30日齡左右出現有拉白色稀糞,1-2天后,拉白色、綠色稀糞漸多,但精神狀態還好,3-4天后,部分雞精神沉郁,縮頭呆立,拉石灰樣白色稀糞,并陸續有死亡雞只發生。這與以往的免疫雞群多呈現雞群整體良好,個別拉稀的非典型法氏囊病癥狀不同。
病理變化:剖檢發病雞,胸肌、腿肌出血比較嚴重,腺胃與肌胃交界處有出血帶,法氏囊腫大,剪開有微量的出血點,腎臟微腫,肝、脾腫大,出血。這與以往的免疫雞群多為腎臟腫大,法氏囊腫大,其他病理變化不明顯不同。
防控:所分離的法氏囊病毒安徽株CH11與國內外流行的超強毒株基本一致,而非新的變異毒株,質量可靠的中等毒力疫苗加倍量使用還是可以控制的。但如果選用疫苗不當或免疫方法和免疫程序不合理,即使是免疫雞群也會導致發病并造成較大損失。
因此,對2011年流行CH11株的地區不能沿用過去的只用弱毒疫苗防疫或商品雞只免疫一次就出欄,而要選用質量可靠的中等毒力法氏囊活疫苗進行免疫,在接種時要加倍,并且最好免疫接種兩次,首免時必須堅持點眼、滴鼻或滴口方法,避免飲水免疫不均導致疫病的發生。如果條件允許,最好將活苗和油苗配合使用,以提高保護抗體水平和延長保護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