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果紅樹莓(Emperor fruit red raspberry),與目前所有夏秋兩季結果的雙季紅樹莓品種對比中,其適應性、抗逆性最強,即抗嚴寒、更耐高溫,栽培容易,管理簡單;實踐證明:既適應全國南北方露地栽培,更適應溫室大棚栽培;只要溫度適宜,可連續不斷地開花結果,俗稱四季紅樹莓;是目前最有發展潛力的鮮食加工兼用優良新品種。該品種主要性狀及栽培管理要點如下:
一、生產結果特性及物侯期:
帝果紅樹莓,植株健壯,枝莖粗壯,直立性強;成苗株高1.6—1.8米;在北方露地栽培,當年5月中旬抽生結果枝,5月下旬花序顯露,6月上旬花序分離;始花期為6月中下旬,坐果期為7月中旬,果實成熟期為8月中下旬;定植第二年起, 2年生枝年年6月果熟;結果母枝靠近地面上部的芽萌發后,直接形成花序而結果,并在7月果熟;而基生枝和根孽枝在形成的當年全部開花結果,采收期從8月份開始,直到上凍時為止。由此可見露地帝果樹莓園在夏秋兩季不間斷地生產樹莓鮮果,不僅產量更高,而且供應市場時間更長。據國外資料報道,帝果紅樹莓是夏秋兩季連續結果型樹莓品種中、秋果成熟期最早的先進新品種。
二、果實經濟性狀及產果量:
帝果紅樹莓,果實圓錐形,果個特大,平均單果重3.9克,最大果重7.8克,果實鮮紅色,酸甜爽口,香味濃,鮮食品質和外觀品質優良;自然坐果率高達100%,極其豐產,盛果期產果量:每畝保留結果枝3—4千株(叢),年年具有畝產鮮果1500公斤、高達2400公斤以上的產果能力;據國外資料報道,帝果紅樹莓,在連續結果型樹莓品種中產量最高。
三、果實突出特點:
帝果紅樹莓,除具有果個特大、產量極高、口感最好、經濟效益極其可觀等明顯優勢外,最突出也是最關鍵的特點是:果實硬度大,特別耐貯運,深受收果單位(人)的青睞,可直接給栽植戶、經銷商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另外,帝果紅樹莓具有連續結果的特點,除了露地規模栽培外,北方利用溫室大棚栽培,鮮果成熟期,即可提前,又能延后,反季節上市的鮮果價每公斤上百元,經濟發達地區果價更高。南方栽培,表現更好:周年結果,果個更大更甜、產值更高。不分南北方,利用花盆栽培,自然矮化,作為美麗壯觀的盆景,在果近成熟時上市,每盆售價幾百元;除有土地的單位和個人,可不失時機的大面積栽培外,更是旅游區、生態園、機關單位、城市居民等看花吃果、賞心悅目、獨具特色、當年致富的有效捷徑;再配栽燈籠果、黃樹莓、黑樹莓等花色品種,效果更好。
四、栽培技術要點:
1.園地選擇:樹莓對土壤要求不嚴,一般土地都能正常生長,但在較肥沃的土壤中長勢更好;宜在春秋兩季栽培,成活率最高。
2.栽培方法:土地摟平打細后,條件允許,施足底肥;按行距2米、株距30公分;再按長寬深約15厘米、直線等距挖坑;栽前將苗根浸在水中4小時后開始栽培,每畝栽苗1110株;栽培方法很簡單:將苗根展開放入坑中,埋土踩實;要點是:深栽淺埋;標準是:苗根及四周的覆土不要超過苗木在圃地時的原有水印;有條件的地方,栽后不下雨澆透水或覆蓋地膜,可確保成活率。
3.栽后管理:樹莓苗定植后的發枝部位主要是地下根狀莖,地上部就不象其它果樹那樣重要,因此樹莓苗栽植時,地上部分(主干)只剪留20公分左右,可提高成活率;定植后、出芽前,可打“封地藥”,防止大面積出草;樹莓生長期間,特別干旱地區澆水后淺松土,然后用“克無蹤”或“百草枯”除草,省工省力效果好。
4.枝條引縛:為樹莓設立支架是平面結果轉化成立體結果的有效措施:除了使枝條分布均勻、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外,重要的是支架可使植株有能力承受更高的產量,鮮果也免受著地污染,同時也為樹莓園的土肥水及采收管理帶來方便。比較簡單的架式:在樹莓行內每隔10米埋一根立柱,(硬木柱、水泥柱或金屬柱均可),其上距地面1—1.5米牽引一道(8—14號)鐵線,將株(叢)的結果母枝均勻地引縛固定在鐵線上即可。
五、修剪采收:
帝果紅樹莓,栽培當年就結果,每年7月夏果采收后,可將結果后的母枝從基部剪除,同時保留當年抽生的粗壯基生枝每叢3—4株,疏除其余瘦弱的基生枝,以利豐產豐收。帝果紅樹莓,一次定植,可交替結果百余年,單株(叢)高產穩產的生命周期高達20年。樹莓果實成熟期不一致,有利于分批采收銷售和深加工;自果實成熟開始,每隔1~2天、在無雨水、露水時采收一次,早晨采收,香味最濃。
六、越冬防寒:
在北方寒帶、風大雪小地區,二年生枝需要埋土防寒,以防止花芽受凍和枝條抽干。上凍前埋土時,將選留的枝條順一個方向壓倒、捆綁,然后埋土(厚度10—15厘米)封嚴,翌年春天化凍后撤除防寒土并引縛上架。
七、免防寒法:
實踐證明:帝果紅樹莓,在北方冬季埋土防寒,一年可收兩季果,但費時費力,若采取免防寒管理,可省去許多工序、并節約大量開支;方法很簡單:將結果后的母枝在養分全部回流之后的休眠期至翌年2月份進行“平茬”(剪除),促使基部主莖和根系養分比較集中,雖然僅收秋季果,但更是高產高效。
苗圃業務負責人: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