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價格的“基準”采用上海市統計部門提供的18家標準化菜市場前3年綠葉菜的平均零售價。若在綠葉菜上市期內零售價低于前3年同期平均零售價的,則按其跌幅同比例對菜農進行相應補償;高于前3年零售價的則不發生賠款。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上海在全國首創了綠葉菜成本價格保險機制,形成“保淡季、保重點品種、保均衡生產”的“三保”機制。直接針對的是“菜貴傷民”與“菜賤傷農”這一對矛盾,建立菜價平穩運行的供求機制。該保險機制突破農業保險范疇,做到“申保盡保”。
報道稱,在此項保險的操作中,上海市級財政給予50%保費的專項補貼,各區縣結合各自情況,再給予相應配套補貼,菜農自己支付的保險費一般在10%左右。保險價格的“基準”采用上海市統計部門提供的18家標準化菜市場前3年綠葉菜的平均零售價。若在綠葉菜上市期內零售價低于前3年同期平均零售價的,則按其跌幅同比例對菜農進行相應補償;高于前3年零售價的則不發生賠款。
報道援引農保公司人士觀點,綠葉菜價格保險的簡單賠付率如不超過80%,此項保險業務就不會發生虧損。上海去年“夏淡”綠葉菜價格保險的簡單賠付率為71%。這表明,按照目前的運作機制,這一創新的農保品種是具備“可操作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