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農直通車綜合報道:98歲理發匠靖奎再出山為街坊剃頭,曾當作電影主角的他說自從拍完電影,家里會零星來些慕名而來的人,有外地人也有外國人。
靖大爺為上門來剃頭的小鄰居理發。本報記者王苡萱攝
昨天是農歷二月二,龍抬頭的日子,市民們為討個好彩頭,紛紛走進理發店,除舊發剃新頭。昨天上午,記者來到西城區景山西街的高臥胡同內,98歲的剃頭匠靖奎已經歇業多年,到了這個日子,仍有些慕名而來的顧客,請老壽星剪上幾下,圖的就是個福氣。
靖大爺今年98歲,從事剃頭行當80多年,年輕時在清華大學和地安門開過兩家理發店,店面火的時候雇著十幾個徒弟,教授、學生、大官、百姓都是他的客人,傅作義、馬占山、尚小云等一些高官名人也在其中。建國后,他的店鋪關門,便一個人推著車子,走街串巷給人剃頭。直到92歲,他依舊蹬著三輪車,從景山西街騎到德勝門一帶,為二十多位老主顧剃頭。
靖大爺給老主顧剃頭不為賺錢,3元、5元都行,只因有著多年的深厚感情。2001年,曾有人為他拍攝紀錄片《靖大爺和他的老主顧們》。2006年,他本色出演電影《剃頭匠》,在國際上獲得大獎。他也因此被不少北京人甚至外地人所熟知。近幾年,靖大爺身體日漸虛弱,不再給人做活兒,除非有人找上門,“到了家門,就不好駁人家的面子。”
昨天上午,靖大爺家中比往常熱鬧些,十多平米的房間里一直沒斷人。有前來沾福氣的遠道人,也有討彩頭的鄰居小孩兒。“理發已經大不如年輕時了,比劃兩下子還行。”靖大爺說,自從拍完電影,家里會零星來些慕名而來的人,有外地人也有外國人。前幾天,一位高碑店的顧主特地趕來,讓老人剃個光頭,臨走硬留下300元的手藝費,起初靖大爺還擔心手抖沒法做活兒,沒想到活兒還不錯。
狹小的房間里,在眾人的注目下,老人為客人夾上搭布,準備理發。他慢慢打開一個破舊的皮包,拿出盛放各種理發用具的布袋。推子、剪刀、梳子各個都有20多年的歷史。“要是年輕的時候,今天得從早忙到晚。現在老了,質量保不住,剪幾下能讓客人高興就好。”靖大爺一邊說,一邊拿著剪刀比劃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