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農科院祁門茶科所、祁門縣農委茶葉站有關專家的指導下,近日,箬坑鄉茶樹品種區試基地計劃栽培的10個茶樹品種開始栽植,標志著該區試基地正式建立。
此次栽培的10個品種中有8個是選自箬坑本地的紅旗1號系列品種,另2個為對照品種,分別是舒草茶、福鼎大白茶,對照品種為國家級茶樹良種。據茶科所專家王文杰介紹:茶樹品種區域試驗就是對品種的生學性特性、產量、品質、抗寒、抗病蟲害性的鑒定,是茶樹品種申報茶樹良種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步驟。多年來,一直對紅旗1號茶樹品種進行調查與研究的茶葉站專家鮑新民認為:紅旗1號茶樹品種的栽培實踐與茶葉市場的反映良好,但想要紅旗1號走得更遠,更大范圍內助推茶農增收,就必須與已認定的茶樹良種進行栽培對比,才能有機會通過國家權威部門的審定。
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祁門縣箬坑鄉茶農就已經開始選育茶樹新品種,進行商業化育苗。二十年來,在茶樹新品種選育上立足于“早”,從實踐中摸索出了“優中選早、早中選優“的選育原則,現已形成面積達百畝,年出圃茶苗千萬株的規模。選育出了紅旗1號系列早生品種,連續六年創下每株0.28元價格的銷售記錄。箬坑茶苗已成為眾多茶農建設高效茶園的首選用苗,是廣大茶農快速增收的酵母,已遠銷省內外。
不過箬坑鄉的茶樹新品種開發、茶苗產業目前尚停在較低的層次上,屬于規模較大的自繁自育自銷,還處于自身發育階段,缺少外力的推動,這就直接延緩了走向更遠更廣闊市場的步伐。安徽省農科院茶科所在箬坑鄉建立茶樹良種區試基地,意味著今后育苗茶農將得到有關專家更多的技術指導。現代茶業發展的歷程表明:茶農增收的幅度取決于茶樹良種化與茶業產業化進程的速度,尤其是在目前茶園分散經營,短期內難以改變高檔名優茶的銷售,主要依靠傳統茶葉市場的條件下,良種對茶農增收的貢獻尤為巨大。
箬坑茶樹品種區試基地的建立不僅可以為該鄉的茶樹新品種選育,茶苗產業的科學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還會更好地促進祁門縣茶樹良種資源的研究、開發與利用,對祁門茶葉經濟的發展,祁紅產業振興有著積極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