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公司剛收購了4000噸的飼料糧,主要品種是玉米、小麥,由于最近玉米和小麥的行情不穩定,公司所需飼料糧都是隨用隨購。”深圳康達爾(邵陽)飼料有限公司經理鄧聯劍告訴糧油市場報記者。
河南省駐馬店市新蔡縣的養殖個體戶趙星介紹,春節過后,由于豬肉價格下降,加上玉米價格比較高,他目前選擇采購些餅粕之類的飼料替代玉米。
飼料糧需求旺盛
“去年,我公司共采購飼料糧5萬噸左右,主要是玉米、小麥和其他一些搭配雜糧,與往年相比,這兩年的飼料糧需求量有所增長,從每年的經營狀況來看,飼料糧一直在增長是一大趨勢。畢竟,養殖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飼料糧供應。”鄧聯劍表示。
從當前我國的飼料糧需求情況來看,消耗飼料糧較多的主要有生豬養殖、家禽養殖,此外還有水產品和以食草為主的草食牲畜養殖。
“玉米一直是飼料糧的主力軍,用作飼料糧的玉米約占全國玉米總產量的60%~70%,所占比例大大高于玉米深加工行業。由于飼料糧需求快速增長,盡管今年的玉米品質不是太好,價格卻一直很高,這也反映了國內玉米供應趨緊。”郝忠存告訴記者。
飼料糧持續增長的需求量得益于畜牧業行業的發展,《全國畜牧業發展十二五發展規劃》稱,“十一五”期間,2010年的肉類產量7925.8萬噸,比2005年增長14.2%,連續21年居世界第一;禽蛋產量2762.7萬噸,增長13.4%,連續26年居世界第一,奶類產量3748萬噸,增長30.8%,居世界第三位。
養殖方式的改變也是飼料糧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過去傳統散養以喂食糠麩、糟渣、青飼料和泔水為主,精飼料使用相對較少,隨著經濟發展,傳統的養殖模式正在被規模化、集約化的現代養殖方式取代,而規模養殖主要使用精飼料糧,一般以玉米為主,飼料糧的需求自然就增多了。”郝忠存認為。
做好供應是關鍵
“隨著人們對肉、蛋、奶等養殖產品需求量的增加,做好飼料糧供應顯得尤為重要,國家要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在確保口糧生產的前提下,應采取有效措施擴大飼料糧供應。”郝忠存表示。
《飼料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顯示,2010年,工業飼料總產量1.62億噸、總產值4936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1.5倍和1.8倍,年均增長率分別達8.6%和12.5%,世界飼料生產大國地位進一步鞏固。
工業飼料持續增長的背后也存在著一些問題。《飼料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稱,飼料資源結構性制約突出,我國豆粕生產主要依靠進口大豆,2010年進口大豆5480萬噸,對進口的依存度達75%,魚粉進口依存度也在70%以上。飼用玉米用量已超過1.1億噸,占國內玉米年產量的64%,玉米供應日趨緊張。長遠來看,隨著養殖業和飼料工業持續發展,大宗飼料原料的供求矛盾將進一步加劇,飼料原料價格不斷上漲、波動更加頻繁是必然趨勢。
“從需求方面來看,‘十二五’期間,無論是飼料還是深加工方面,需求都非常旺盛,消費可能進一步提速。預計畜禽的總需求將會在兩億噸左右,其中配合料應該是在1.7億噸左右,濃縮料2600萬噸左右,預計僅僅是飼用玉米這一塊就達到3000億斤。”全國畜牧總站站長、中國飼料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李希榮分析。
李希榮認為,在“十二五”末,中國玉米市場產需缺口將達到300億斤,打破市場緊平衡局面,中國進口規模將不斷擴大。
“由于玉米、小麥的價格倒掛,小麥越來越多地開始進入飼料糧領域,不久的將來,小麥作為飼料糧將是一個常態。”郝忠存認為。
隨著飼料糧需求逐年增長,如何滿足不斷增長的飼料糧需求成為我國未來糧食供應的主要壓力。因此,破解飼料糧的供需難題是解決糧食安全問題的重要突破口,玉米作為飼料糧的主力軍,確保玉米持續增產則是保證飼料糧供應的關鍵。
李希榮建議,當務之急是要努力增加玉米生產,集中物力、人力、財力,提高玉米單產,實現在單產方面的重大突破。同時,嚴格控制加工能力,壓制玉米消費過快增長勢頭,強化進口對國內市場的調控,科學安排進口的數量、時機和節奏。
與此同時,大力開發“非糧”飼料也是主要途徑,要充分利用農業生產中的作物秸稈和農產品加工產生的餅粕、麩皮、酒糟副產品,以減輕養殖業對飼料糧需求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