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以后,各地水產養殖戶紛紛向記者咨詢今年水產養殖哪些品種效益好?記者就此采訪了省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的養殖專家,他們向全省水產養殖戶推薦了五大品種。
中華絨螯蟹
中華絨螯蟹(河蟹)是我國內陸地區的傳統養殖品種,在所有淡水蟹中因其養殖規格最大,市場效益最好而廣受歡迎。產量表現:年初投放蟹種400-600只/畝,年底產量表現為:池塘和稻田40-60千克/畝,湖泊圍網15-20千克/畝,河溝30-35千克/畝。養殖要點:池塘養殖水體最大有效蓄水深度2.5米,水草螺蚌等水生生物資源豐富。加厚塑料薄膜在邊埂建防逃圍欄蟹種選擇長江水系的中華絨螯蟹,①池塘與稻田類型:蟹種400-600只/畝,搭配鰱、鱖魚;②湖泊圍網類型:蟹種300-350只/畝,搭配鰱鳙、鱖魚、鯽魚;③河溝類型:蟹種350-450只/畝,搭配鰱鳙、鱖魚,細鱗斜頜鲴。配套品種放養:3月份畝放鰱鳙魚 (2:1)20尾,規格0.25—0.35千克/尾;5月份畝放0.25千克抱仔青蝦、6月份畝放鱖魚苗種4-5cm,10—15尾。適宜地區:省境湖泊、河溝、池塘、稻田等水域。 秋浦花鱖
秋浦花鱖生長速度快,在同等養殖條件下,生長速度較普通鱖魚快10%以上;抗病力強,體色較普通鱖魚暗,具有黑色的花斑。
產量表現:可當年養成商品魚,平均增產10%以上。
養殖要點:蟹鱖混養,蟹種放養時間應在3月底之前完成;鱖魚種放養時間宜在6月10日前后。魚種投放時的規格應在5cm以上,每畝10~15尾;池塘主養,畝放養400~600尾,同池或專塘培育餌料魚。
適宜區域:省境各地均可養殖。 黃鱔
黃鱔這幾年養殖效益一直比較好,專家建議可以擴大規模養殖黃鱔。
產量表現:網箱養鱔,每平方米可產商品鱔6-8公斤。
養殖技術要點:鱔種消毒采用藥物浸泡,消毒時水溫差應小于2℃。選擇優質黃鱔苗種。放養鱔種最佳時間選擇6月下旬至7月中旬,連續晴天放種。投餌要做到定時、定質、定量。每天投喂2次,上午6—8時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全天的30—40%;下午5—7時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全天的60—70%。
適宜區域:黃鱔適宜在我省境內的池塘、水庫、湖泊、河溝等水體進行網箱養殖。 泥鰍
泥鰍又稱鰍魚,是較常見的淡水經濟魚類。泥鰍苗種抗病力強、生長速度快。
產量表現:稻田生態養殖平均畝產200千克,池塘養殖平均畝產500千克。
養殖技術要點:稻田養殖為理想的一種生態農業模式。選擇水量充足,雨季不澇,地塊面積300-2000平方米。稻田四周開挖環溝,寬0.5-1米,深0.35-0.5米,面積占水田的10%,在田溝與環溝間設置防逃網。畝投放5-6厘米鰍種75千克。第一周內不投喂,以后每天投喂一次人工飼料,投飼率3%-4%。稻田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水體消毒以漂白粉為主,嚴禁使用明令禁止的農藥、魚藥。
適宜推廣區域:沿江沿淮地區。 青蝦
青蝦,我省長江、淮河流域特別盛產,夜晚出來活動。
產量表現:池塘養殖平均畝產50~80千克。
養殖技術要點:選擇優質天然湖泊水系青蝦種苗。池塘栽培水草,創造良好生態環境,水草覆蓋率為蝦池水面的30%。蝦苗采取一次放足、全年捕大留小的養殖模式。放養密度:1月~3月放養越冬蝦苗(2000尾/kg左右)4~5萬尾/畝;或7月~8月放養全長為1.5cm~2cm蝦苗6~8萬尾/畝。每天投喂2次,上午8—9時投喂一次,投喂量占全天的30—40%;下午6—7時頭喂一次,投喂量占全天的60—70%。日投餌量為在池蝦體重的3%—5%,具體可根據氣候、水溫、青蝦攝食等情況靈活調整。
適宜推廣區域:沿江沿淮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