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羌的紅棗享譽全國,紅棗深加工更是在今年被列入了當地的支柱產業之一。但這一切在電網改造之前,對當地人來說卻是不可想象的。
楊先生是當地一位小有名氣的民營企業家,開辦著一家產銷一體化的紅棗加工廠。但在2012年之前,他對自己工廠的發展前景也是非常擔心的,原因只有兩個字“缺電”。
楊先生:“去年10月份的時候,我記得下了200箱的訂單,這邊剛好準備貨的時候停電了,那一批200箱,損失了至少20萬。”
楊先生:“用電成本相對來說還是比較高的,我們這里每個月電費就要一萬多。相比較其他地區,要高出百分之二、三十。”
2011年12月27日,隨著新疆電力公司投資十億元建設的“輪臺—塔中—且末—若羌”輸變電工程的投運,若羌正式并入了新疆大電網。這對當地的紅棗深加工企業來講,無疑是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楊先生:“后期我也有這樣的想法,內容豐富一點,附帶著后期把保鮮、深加工都想做起來。”
記者:“有了電的保障想把企業越做越大?。?rdquo;
楊先生:“對啊,現在至少敢想了,呵呵。”
若羌縣農民的主要收入來源是種植紅棗,紅棗種植面積在2001年時不到3000畝,而現在是21萬畝;農民的人均年收入從十年前的不到兩千元增加到了現在的一萬七千元。去年紅棗的收入占到農民收入的76%左右。
若羌縣縣長 買縣長:“只有在大電網來了以后,他們才敢談深加工。像我們樓蘭紅棗,今年又開了一個五萬噸的生產區,在我們開發區動工了,可以說這個五萬噸的生產區建成以后,深加工的能力進一步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