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園林網2月7日消息:一株小樹苗長成參天大樹要經歷多少風雨?培育它們的園丁要付出多少心血?帶著疑惑,帶著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期盼,筆者探訪了吉林森工集團露水河林業局紅松種子園。
在茫茫的長白山龍崗山脈上,露水河林業局擁有12萬多公頃的經營轄區,2000多萬立方米的活立木覆蓋著境內95.4%的土地。這里不僅保存了全國最大、最完整的原始紅松母樹林1萬多公頃,還建成了占地182.3公頃,擁有紅松分布區南、中、北亞地帶的1012個家系,紅松單樹種面積亞洲最大的紅松種子園。
多年來,露水河林業人在建設中采用的實生與無性并舉、分布區域全方位基因儲備的特點,為紅松良種天然基因庫注入了新鮮血液。
科技公關助力種苗發展
我國森工企業大多建于上世紀50年代,為新中國建設貢獻了大量優質木材。然而,隨著過量采伐,森林資源出現了危機。
科技攻關,積極培育后續資源成為林業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進入上世紀80年代,露水河的林業科技工作者們在上級政策的支持下,結合“六五”、“七五”、“八五”攻關課題,開始籌建種子園。
為了收集紅松優良基因,他們經多次試驗,確定了紅松外圍7厘米生產量與形質指標達標雙向選擇方案,實現了國內難度大、實施難的優樹選擇方法,并走遍了我國紅松分布區內的18個林業局50多個林場,收集紅松優良基因1012個,為建園取得了寶貴的基礎資料。
建園過程中,他們與上級科研院所協作攻關,大膽制定了種子園收集區、生產區、子代測定區同步建設方案,搶回了近20年的鑒定時間。為紅松育種早期選擇,紅松改良代種子園建設及早提供了各種遺傳參數,并于1993年提前建成了我國第一個大型紅松單樹種基因園。這項科研成果獲得了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良種補貼夯實綠色希望
種子園于1995年進行了子代林初步測定,2000年評選出了優良家系、優良無性系,2005年定植了無性系自由受粉子代林、示范林,2009年成為國家林業局發布的第一批國家重點林木良種基地……
2010年國家重點林木良種補貼到位后,極大地激發了種子園的生產積極性,加快了林木良種化進程。
為了將補貼用在刀刃上,種子園在現有技術貯備的基礎上,加強了采種、整地、育苗、嫁接、定植、撫育等工作,現已完成總面積181.5公頃。尤其是2010年6月到9月,紅松一代園兩大區進行了9次紅松誘導結實試驗,如果此項試驗成功,將極大地提高紅松種子園種子產量,提高紅松良種利用率。
目前,種子園已改建標本室3間,采集草本植物標本22個科47種70余份,收集了水曲柳、五角楓、椴樹等圓盤標本及枝條標本,改建展覽室51平方米,建設種子處理調制室400平方米,改建穗條儲藏庫200平方米,新建日光溫室600平方米。
此外,與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共同立項進行SSR分子標記技術支持下的“紅松種子園交配系統研究”,填補了國內研究的空白,使我國紅松種子園的建設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
經過多年的經營建設,如今紅松種子園在初級園的基礎上已發展到一代半紅松、紫椴種子園、二代種子園,項目驗收正在進行中。
中國工程院院士沈國舫到種子園了解建設進展情況時,欣慰地稱贊道:“你們是中國林業的希望之星。”
推薦閱讀:
阿里河林業局引種西伯利亞紅松提高森林品質
黑龍江:紅松木化石亮相群力距今1.7億年 最高3.1米
黑龍江:東方紅林業局7萬株樟子松嫁接紅松成功
黑龍江:省直有關部門和個人認領7622棵“愛心紅松”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