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配中藥方 昨天,記者在密云縣塔溝村養雞合作社,看到身穿白大褂的小伙子田俊平正蹲在雞舍旁,邊看鋪在地上的一張藥方,邊悉心配置中藥。他的周圍是一群四處打食兒、活蹦亂跳的雞。 “眼下已步入冬季,養雞也講究‘冬令進補’,這是麻黃、荔葉,那是黃芩、陳皮,按比例摻到飼料里喂雞,能幫助雞驅寒補氣,預防禽流感。”田俊平告訴記者,他是塔溝村的大學生“村官”,正根據雞冬季生長特點,為它們配中藥,配好后或煨或熬,按一定比例摻到雞食中,不僅能增加雞的食欲,幫助雞預防感冒,雞肉和雞蛋的品質也能得以提升。 田俊平2008年7月從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畢業后,到塔溝村當了一名大學生“村官”。勤學習、愛琢磨的他盡管在大學里學的不是畜牧專業,但對畜牧養殖特感興趣,自告奮勇利用業余時間到村養雞合作社幫助養雞。 田俊平看到農戶利用傳統養殖方式喂雞,效益不太理想,決定改變飼喂方式。他從一次畜禽養殖講座中受到啟發,現在人都講究中醫養生,如果合理利用中藥喂雞,效果肯定差不了。此后,他經常向老中醫請教,討要配方。2009年夏,他從中醫專家那里得到了幫助雞提高食欲、消暑降溫的中藥方,將清熱解毒的銀菊花、解暑發表的藿香、補血補氣的當歸等按比例摻到了雞食里,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年夏天,合作社養的雞幾乎沒有生病,每只雞平均增加體重200克。 方子很全乎 成本有點高 看到吃了中藥的雞體重和品質都得到了提升,田俊平一有閑暇不是扎到中藥方面的書堆里,就是向老中醫請教。“為雞配的每味中藥,我都先進行試驗,觀察效果。”田俊平說,現在他在專家的幫助下,已根據雞的不同成長期和季節琢磨出了一系列的中藥方,中藥“試驗雞”已達400只,個兒頂個兒的長得不錯。 “雞屬于陽性之體,宜選用平補消導之類的中藥飼喂。”田俊平說,用中藥喂雞,應根據雞的育齡和生長發育狀態適時用藥。如今,他使用的中藥方有抑菌殺蟲型,具有抑菌、殺菌、抗病毒等作用;食欲調節型,具有調節、促進消化的作用;新陳代謝型,具有增強內分泌功能的作用;應激調節型,可減少應激綜合征的發生, 降低死亡率。他還能夠根據時令和中藥性能對雞合理用藥,春季慎用燥性藥物,夏季適量加入化濕健脾的藥物,冬季宜用溫補藥物;春夏溫暖,用量應相應減少;秋冬寒冷,用量應相應增加。 中藥喂雞的成本高不高?“不算低。”田俊平算了一筆賬,“盡管中藥價格總體偏低,但與單喂飼料比,高出數十倍,再加上喂食次數多,每只雞一個成長期下來,得吃掉10塊錢的中藥,他目前試驗飼喂中藥的400只雞,從育雛到出欄得吃掉4000元的中藥。 市場不買賬 尚需巧營銷 此前,記者在市內超市走訪時發現,貨柜上鮮見主打”中藥“品牌的雞產品,也難覓購買和詢問”中藥雞“顧客的蹤跡。家樂福超市負責采購的段經理告訴記者,”中藥雞“他已有耳聞,但因售價需高出普通柴雞的3成以上才能實現贏利,因此他們一直沒有進貨,擔心市場不買賬。 段經理的擔憂也正是田俊平不敢擴大中藥養雞規模的原因。田俊平說,目前他只選擇400只雞作試驗,并將其產品投放到河北省的部分超市試銷,但效果不太理想。目前,他正琢磨著如何在營銷上下功夫,嘗試著利用”合作社+農戶+代理商“的模式打開市場,吸引本村和周邊村的養殖戶加入合作社,只有先適當擴大”中藥雞“養殖規模,才能慢慢打開市場。 中醫專家表示,中醫是國粹,中醫養生觀念正漸漸被大家接受,但中醫養生的方式較為單一,大都直接吃配方中藥或膳食料理。像”中藥雞“這樣通過飼喂中藥的畜禽產品,其營養價值很高,但如今這一飲食方式尚未得到市民認可,再加上其較高的銷售價格,短時間內購買者恐怕難以接受。 專家建議,推廣”中藥雞“,切莫重”養“輕”銷“,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前提下,應在銷售環節上巧做文章,借”中醫養生熱“打響”中藥雞“的品質、品牌,方能做大市場,實現富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