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昌勇 講述 記者 汪盛華 整理 我是宣恩縣珠山鎮(zhèn)居民,今年37歲。原來我做皮蛋生意,由于加工皮蛋的鴨蛋缺乏,我便于2008年7月在椒園鎮(zhèn)香樹林村五組租地0.7畝建場養(yǎng)鴨。白天,放鴨子在附近的溪溝里覓食;夜晚,將鴨子收回關在鴨場內。2009年5月,正是鴨子產蛋的高峰期,可800只鴨子全部染病,導致我虧損4萬元。 看到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不少人靠發(fā)展產業(yè)致富,我不甘心失敗。2009年7月,我買回第二批成品鴨2000只繼續(xù)喂養(yǎng),將產的鴨蛋加工成皮蛋在縣城市場出售,年純收入可觀。由于2000只鴨子平均每天要300公斤包谷作飼料,我只好在香樹林等村走村串戶購買,這加大了我養(yǎng)鴨的工作量和難度。 2011年,市場上包谷供應充足,我養(yǎng)鴨有了足夠的飼料,于是在鴨場附近租賃荒山20畝開始養(yǎng)蛋雞。2011年初,我將20畝荒山用塑料網圍起來,將買回的第一批2500只成品蛋雞放養(yǎng)在山上,將出產的鮮雞蛋在縣城市場銷售,年純收入3萬元。 從失敗到成功,我在不斷總結經驗。鴨、雞養(yǎng)殖尤其要注意4點:一是建場選址要安靜、干凈,遠離疾病感染源;二是養(yǎng)殖場內要及時清除糞便,經常消毒,保持適當的溫度、濕度、光照,并注意通風,以使鴨子、雞子正常生長、產蛋;三是嚴格用藥物預防病害;四是不能飼喂霉變的包谷,也不能喂包谷?、沾油飼料、含添加劑的飼料。 現在,我用賣皮蛋、雞蛋的收入建房、發(fā)展產業(yè)。花40萬元修起了4層半的樓房;用15萬元建起了食用菌廠,年產食用菌5000公斤,純收入3萬元。我還給父母買了7.2萬元的養(yǎng)老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