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間距LED的下一站:通用型應用
小間距LED顯示技術的發展,在2019年攀上了新高峰。利亞德推出0.6間距的產品,三星將0.84間距產品推向高端會所和別墅彩電市場,0.9間距四合一MINI-LED產品幾乎呈現普及趨勢……
技術的進一步提升,亦必然帶來小間距LED產品“應用”方向的變化:就如同,歷史上恰是小間距技術,讓LED屏成為了室內顯示寵兒,更小的間距、P1.0以下時代,市場會如何進一步發展呢?
更微小間距時代的暢想
0.6間距的LED屏,到底是什么樣的分辨率水平呢?——這個間距比1080P的55英寸液晶電視稍微大一點點。也就是,0.6間距的LED屏已經可以“摸”到液晶等平板顯示技術的分辨率門檻。
接下來的問題就非常簡單:LED屏能否依靠這個指標,產生和液晶電視“重疊”的應用市場?對于這個問題,一個顯著的疑問來自于“價格”!畢竟55英寸液晶電視現在售價只有兩千余元。但是,0.6間距的LED屏,無論如何價格都會是55英寸單元的液晶電視機的幾十倍。
但是,事情也有完全不同的方面:LED顯示的亮度效果超過液晶電視,能夠更好的對抗環境光干擾;依賴模組拼接技術,沒有“最大”尺寸的限制!對比而言,現在98英寸、或者120英寸液晶電視的價格都在50萬左右——這個價位并非小間距LED毫無希望達到的水平。同時,小間距LED可以提供更大的尺寸:例如三星就以0.84的間距產品提供3米寬的4K畫面。
如果將4K畫面的寬幅放大到3.6米,那么至少有10家以上的本土品牌可以提供P0.9級別的小間距LED屏顯示系統。所以,即便不考慮三星在2019年美國CES展示的0.43間距LED屏的“75英寸4K”這種完全和主流電視機一致的分辨率極限,就以目前已經普及的0.9間距技術而言150英寸4K電視,已經是一個“超級新物種”。
至于價格因素,液晶技術上無法提供這種尺寸的產品,不具有比較的意義;投影機無法提供這種抗環境光能力的畫面也無有比較的意義:價格上唯一有意義的分析在于,有此需求的客戶能夠承受何等價格,以及這種產品的潛在規模化后的成本。
對于前者而言,數千萬元的豪宅,或者高端會所中“最大的電器”,百萬級別的成本完全能夠承擔;對于第二個問題可以參考一個歷史數據:P2.0以下間距的led屏產品,每一個都曾經從每平米20萬的價格開始逐步下降過,直到目前P1.5的產品已經是“白菜價”。——五年后,p0.9級別的產品,誰能保證價格不下降到5萬、3萬每平米呢?
所以,未來真的可能存在一個LED小間距顯示產品,即保持有傳統市場,又能夠和液晶顯示高端大尺寸市場重疊的新競爭局面。而能夠在眾多場所替代液晶,也就會讓這個曾經主要玩少數高端應用的專業產品,變成通吃各種場景應用的“新顯示之王”。
從高端專用到普及通用的轉變
0.54的間距可以為100英寸提供4K畫面——小間距LED顯示距離這個目標已經盡在咫尺。在100英寸到200英寸市場,建立一個嶄新的需求空間,也成為行業討論的話題:這個應用空間覆蓋家用、教學、會議室、互動交互、商用顯示等等廣闊區域。
“至少比傳統小間距LED的高度專業化的應用空間大得多。如果能夠開辟這一戰場,小間距LED產品的未來市場規模不可限量。”行業專家表示,積極謀求更小的間距,從小間距到mini-led,甚至到Micro-LED,這是整個行業的技術演進的“努力方向”。
回顧小間距LED顯示的市場發展,最初主要是用于大型會議室和報告廳的顯示系統與背景墻:這種應用的核心需求體現在大畫面、高亮度上。反而,因為觀看距離和演示內容的影響,對像素間距要求不大——最高p2.0的產品就可以滿足“基本需求”。此后,隨著小間距LED的可靠性提升,在專業指揮調度中心市場,小間距LED獲得了“更大”的發展:這個市場的需求體現在,高穩定性、大屏幕、畫質舒適和連續上。同時,由于顯示內容的升級,指揮調度中心對畫質分辨率的要求也有提升,從最初主流P1.5發展到目前P1.2占據主導,并在向P0.9產品升級。
當然,“廣告”這個LED屏的傳統應用領域,依然是室內小間距LED的“拿手好戲”。不過由于廣告市場是一個“投入產出”更敏感的領域,更小縫隙的小間距產品長期不能很好滿足其成本需求:即,室內小間距廣告屏沒有擺脫“更大的像素”、“大畫面廣告”的束縛;在中小尺寸數字標牌市場“建樹破少”。這種高分辨率后成本提升迅猛的特征,也限制了小間距LED在室外“中小尺寸告示牌”市場的拓展。
“如果更小的間距成本太高,那么就去尋求‘觀看距離大、對分辨率間距敏感度低一些’的市場。”行業人士用這樣的描述概括目前“小間距LED的市場格局”。或者說,分辨率間距水平、觀看距離導致的分辨率需求、產品成本水平成為“小間距LED市場迭代成長的關鍵”三維。而其中,觀看距離則代表的是“產品通用性水平”。
只有更小的間距指標才能滿足更小的觀看空間需求:這也是小間距LED顯示走向更大規模市場的基本規律。正因如此,行業認為四合一mini-led技術推動的P0.9產品普及,以及進一步向0.6級別前進的可能,預示著小間距LED產品市場“前所未有”的成長升級的可能:從高端專用到普及通用的轉折的技術準備已經基本就緒。
通用的小間距LED“規模——成本”迭代如何進行
“技術持續突破只是小間距LED屏走向通用化的‘奠基’,此后的工作更為繁重和復雜。”行業專家認為,小間距LED的技術成熟度與成本、規模所帶來的成本優勢,兩個矛盾是行業進一步擴大產品使用范圍的重要瓶頸。
一方面,技術成熟度依然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在利亞德的0.6間距產品中,采用四合一燈珠技術,有效的避免了“大規模批量轉移Micro-LED”的“成品率難度”。但是,這一技術后的表貼工藝,依然要求1.2間距的元器件處理水平,和遠超過P1.2產品的“電氣接線”難度。后者對整屏的可靠性和成品率依然影響深刻。
不過,行業認為,如果能夠采用類似“十六合一”等更大規模的CELL集成度的工藝,可以有效降低后端工序的難度。但是從四合一到十六合一,必然要求批量轉移和封裝工藝的難度提升。所以,在封裝和終端之間如何平衡“成品率”難度,并在工藝熟練度提升的基礎上,不斷改善成本、提高生產效率,是“技術——成本”矛盾化解的關鍵。
另一方面,也是更為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規模——成本”之間的關系。實際上,市場規模不僅直接作用生產成本、也作用銷售和售后成本;甚至更大的應用規模也是“制造工藝成熟和進步”的基礎。這就決定了“規模——成本”矛盾,在小間距LED屏走向通用化過程中的“決定性意義”。
但是,目前超微間距LED屏最缺的就是工程應用,而阻擋工程實踐的關鍵又是“成本”過高:因此,行業紛紛看好三星、利亞德等巨頭的推動作用——這本質是期待巨頭企業用更長期、更大規模的項目虧損,來培養整個市場,從而實現“規模——成本”反饋鏈條的正向健康發展。
“越是大市場、越是通用性的領域,越需要大龍頭、大動作!”行業專家指出,跨過“規模——成本”反饋門檻的方式只有這一個。
轉向通用性市場,不僅是技術革命應用升級,也是文化變革
“什么是通用性的小間距LED時代?就是但凡其他顯示類別能夠見到的應用,LED屏都可能有所參與。”行業人士指出,面對Micro-LED技術的發展,手機屏幕、電子手表的屏幕,都可能出現LED技術的身影:通用就是不在“僅是超級大屏”,而是會“大中小通吃、各種應用,民用、工程、消費電子、商用都有”。
面對這樣的應用場景預期,技術進步、成本下降是必然的市場成長前提,但是對于LED產業而言,變化不僅如此:更為重要的是,LED產業正在經歷“跨出工程顯示”束縛的路口——直面新的技術、新的產品門類、新的應用市場,意味著新的渠道、新的營銷、新的品牌形象和新的企業文化。
“從專用到通用,也是小間距LED產業的一輪‘文化’革命!”例如,2019年IFC展會,三星的家用產品強調定制化,可擴展到292英寸并且可在2K-4K分辨率之間定制想要的規格。三星將家用產品命名為“The Wall Luxury”,“Luxury”也體現了對目標客戶群的定義和文化并軌。
也正因為文化的力量在不同的市場,尤其是消費類市場中的決定性意義,行業專家認為,通用化的小間距LED市場開發,將是一場復雜的行業轉變:至少這一轉變再也不是“簡單技術優勢”能夠唯一左右的事情。“當事情變得復雜的時候,行業就會出現分化”,業內專家認為,小間距LED的通用化,是小間距LED產業企業大分化的重要節點。
綜上所述,技術的進步最終會推動應用的質變。小間距LED通用化的市場結構不是“純想象”,而是很多企業已經著手在做的事情。這一新市場風向會引發如何的產業革命,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