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銀川西夏區:人工智能打造智慧教育高地
非洲和亞洲的氣候特色分別是什么?5月6日上午,銀川市第十八中學七年級(四)班地理課上,大屏幕顯示出3個搶答最快的同學名字,學生朱思瑜名列第一。
“現在我們布置作業,不需要學生拿回家做,學生們提交作業后,大屏幕上會顯示出哪道題錯誤率較高,每名學生回答問題的次數以及對錯都顯示得一清二楚。”該校地理老師王金鳳告訴記者,通過人工智能軟件授課,老師能立即知道學生的問題在哪里,當堂知識當堂消化,學生聽課質量提高的同時,教師的教學質量也明顯提高。
對于英語教師雷月紅來說,學校引進的英語聽說模擬測試系統,可以實現人機對話、智能評分,推動師生聽說、考試水平的整體提升。“不論教師還是學生,哪個單詞發音不好,當場就被糾正。如果遇到隨堂考試,學生提交試卷后當即顯現出來分數,保證了聽說考試的公平性。”雷月紅表示,學校正在廣泛開展移動聽評課,通過手機直播課堂,教師既能學習別人的講課特長,也可以聽取其他教師意見,改善自己的講課方法。
如今,開放課堂以及跨區域、跨學科交流已成為學校教研的常態。
智能管理離不開數據的整理與分析,該校校長郭均鋒表示,依托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打造的融合語音交互、人臉識別等AI技術的智能班牌,提升了排課和管理效率,為在校師生營造全新的智慧生態環境。學校通過大數據精準教學系統,解決了個性化學習、精準教學、雙師課堂等不同層面的難題。
“每場考試后的重點錯題一目了然,教師可以針對典型錯誤進行分層講解,并調取拓展資源開展舉一反三的練習,實現講練結合。”郭均鋒認為,數據的分析讓課堂得到了技術保障。學校通過人工智能助力課堂教學,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同時,也為教師減負增效,從而讓老師分出時間、精力從事校本課程的研究,目前該校已有22個校本課程進入課表。
走進銀川市西夏區十二小五年級(四)班,每名學生的桌角都擺放著一個智能手寫板和一張白紙。孩子們通過智能手寫板與老師進行互動,白紙上的字也會通過智能手寫板顯示在大屏幕上。
5月6日,語文老師代雨婷正在給學生教授修辭手法的種類,她讓學生郭鵬偉選兩個修辭手法進行造句。隨即,大屏幕上顯示出郭鵬偉的造句,同學們很快指出了他的錯誤——造句有一個錯字并且句尾沒有句號。
“下次要認真點了,盡量別讓同學們發現錯誤。”郭鵬偉說。
“智能手寫版不僅有搶答、糾錯功能,同時還可以把老師的講課合成音頻或視頻,供學生參考。”代雨婷告訴記者,紙筆智慧課堂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作為西夏區人工智能創新教育基地,西夏區十二小人工智能實驗室擁有10位人工智能機器人,學生可以通過模塊化編程,讓機器人實現語音合成、人像識別等功能。
“大家好,歡迎您來到西夏區第十二小學,我們學校非常美麗……”記者剛走進人工智能實驗室,五年級(二)班的陳昊旸操作機器人到記者面前,介紹起學校。
陳昊旸自豪地說:“小機器人的話,都是我通過模塊化編程輸到電腦里的。”
智慧課堂離不開智能新技術的應用。目前,西夏區已在西夏區十小、銀川中關村中學等7所學校開展全國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試點工作,把WISROOM課堂、大數據應用分析平臺、人工智能實驗室、VR教室等信息化教學設施帶進課堂,為助推教師隊伍建設、提升學生學習水平發揮了重要作用。預計到2021年底,西夏區將完成7間人工智能實驗室、7間VR/AR教室、30間人工智能智慧教室和1間人工智能教師研修實驗室的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