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液晶面板要減產,逆境能助推商顯普及嗎?
“經歷了利潤極高的2021年,顯示面板業也迎來了‘痛苦’的2022年!”大屏君注意到,在從TV到PC、從NB到手機的液晶面板消耗需求“不佳”的預期下,液晶面板產品在連續10個月均價下滑之后,終于迎來了“討論減產”的時刻。
減價之后是“減產”——行規性操作
根據TrendForce集邦咨詢4月上旬面板報價顯示,目前65英寸液晶面板報價167美元較3月同期跌幅4.6%;55英寸107美元,較3月同期跌幅2.7%;43英寸71元較3月同期跌幅1.4%。32英寸電視面板報價40美元,價格穩定。
這個報價中,大屏君看到的不僅僅是“32英寸價格基本穩定”、“其它彩電面板價格持續下跌”;大屏君更是看到“按照單位顯示面積算,65英寸產品單位顯示面積的價格已經低于32英寸‘一點點’”!——這幾乎是一個歷史性的變化:作為大尺寸、中高端彩電代表的65英寸,居然在單位顯示面積上的價格能低于小尺寸入門彩電代表32英寸。
也正因為如此,行業普遍判斷:1.大尺寸彩電價格下降,普及一定會加速;2.持續降價之后,例如10個月內32英寸面板價格已經打對折還多,面板企業的“利潤面恐怕會很難看”。后者決定了“也許未來繼續降價的損失,會比減產更大”!
近日也有媒體報道,65英寸及其以下彩電面板價格已經在成本線上,面板企業不時有減產的聲音發出。例如,TrendForce指出,夏普廣州的10.5代廠將調節投片量;我國臺灣友達5代廠的NB面板產能將調節……行業研究機構預計,從二季度看是,全球液晶面板業可能有5-10%的產能壓縮,進而能夠維持“產銷存”在理想位置,維持面板企業利潤不至于“轉負”。
對此,大屏君注意到“每當面板業進入供給相對過剩周期,都會存在從降價到減產的供給調整與平衡過程”。目前的行業減產操作,可以說是“行規”性的。也正因為如此,行業內對于“減產”擁有一定默契度,這將有助于整體市場的穩健。
相比減產,“發掘新需求”才是大頭
對于液晶面板行業而言,目前的價格走勢“非常不美”:32-65英寸基本是按照顯示面積定價,即便是75英寸產品其4月份最新報價的261美元,也只比按照顯示面積與32或者65英寸同等價格報價,高40美元而已。
大屏君認為,在這樣的價格線下,未來主流彩電尺寸線“價格進一步”下降的空間“已經非常有限”。從終端市場看,699元的32英寸電視,3999元的75英寸電視等產品價格也已經逼近,或者刷新了“歷史價格新低”。但,對于“減產”這一措施,大屏君始終覺得“不能根本性解決問題”,也不可能長期化——長期減產,不就是部分產線“關門大吉”了嗎?
之所以減產會成為行業“行規”,主要是因為“面板業供給和需求的周期性”:面板廠商是希望通過減產渡過逆勢周期,進而在12-24個月后,迎來景氣周期——但是,所謂的“景氣周期”都不是“無根浮萍”,而是需要“需求端”的真正提振。例如,2020-2021年的高景氣,本質是疫情宅經濟和歐美QE的聯合推動。而現在,液晶面板業再次進入減產階段之后,廠商必然就需要思考“下一個需求爆發點是什么”、“下一個景氣周期的邏輯是什么”?
對此,大屏君發現很多分析聲音將“大尺寸化”作為顯示面板供給升級的方向:的確,在過去2年時間內,大尺寸彩電需求,尤其是70+以上產品,實現了翻番式的擴張。在銷售同樣多電視機的市場中,消費者采購的平均尺寸越大,也就會消耗更多的顯示面板產能。
但是,大屏君并不認為彩電大尺寸化的趨勢會一直擴張下去:第一,大尺寸液晶電視需要更大的觀看距離。例如,86/98英寸產品的4-7米舒適健康觀看距離,已經超過大多數消費者的客廳可容納尺寸。第二,大尺寸彩電價格“無論如何都會是高價格產品”,這是由液晶顯示面板成本與顯示面積正相關決定的,而高價產品的普及性一般是消費市場基本規律。
第三,在大尺寸影音欣賞上,消費者的選擇也日趨多樣。例如,2021年全球VR產品出貨量首次超過2千萬臺;再例如2021年國內家用投影大屏需求達到500萬臺。這些都是大屏震撼和沉浸視聽科技產品。特別是激光電視產品,在運輸、安裝、畫質舒適性、觀看距離,潛在成本經濟性上,對比液晶電視的優勢,使得“大尺寸液晶電視市場”面臨差異化競品的挑戰。
這些因素結合起來就是:“大尺寸彩電能否成為面板救市良藥、能否真正驅動下一輪彩電消費高潮”,具有“不確定性”。——但是,大屏君對彩電大尺寸化的面板拉動作用的擔心,并不等于對“大尺寸液晶面板”需求的擔憂:例如,小米最新的100英寸液晶產品,特別強調了“商用UI”。即,或許“商用才是液晶面板過剩‘解困’的正途”。
與過去10-20年,全球彩電需求臺數增量有限、市場處于周期性波動中不同;過去20年商用顯示市場,大屏液晶設備的需求保持了穩定的上升態勢。且大屏君要強調的是,近3年來,商用液晶顯示需求的規模,還有“加速成長”的趨勢:商顯+智慧化社會,是顯示產業最大風口的共識,才是“面板業這一輪逆勢周期”的“大救星”。
向商顯轉型,面板業與彩電業的共識
全球最大顯示面板企業之一京東方,董事長陳炎順在2021年年報開篇辭中提到,2021年京東方“物聯網創新業務也持續取得突破,全年營收超283.79億元,同比大幅增長,在創新器件、智慧終端、系統方案、智慧車聯、智慧零售、工業互聯網等細分領域全面開花,發展成績顯著”。
2021 TCL華星全球顯示生態大會(DTC 2021)上,TCL創始人、董事長李東生在開場致辭中指出,TCL華星致力于推動多元業務協同發展,已開辟了TV、IT、Mobile、商顯四大業務賽道,構建了全尺寸、全品類、全形態的產品應用平臺。TCL華星光電已經提出“屏宇宙”、“顯示無處不在”的未來產業概念。
但是,大屏君也注意到“商顯”市場相對于TV/IT和手機市場對顯示的需求,整體規模依然偏小,對行業企業業績支撐和產能消耗的幫助,還不能真正成為“四大支柱之一”。面板行業企業物聯網和商顯方向面板銷售額,普遍只有一成左右。但是,“低基數”本身也說明,潛力無窮:業內專家指出,從銷售額看,也許未來商顯會占據“三分之一”的屏幕江山,那也就是意味著200%的增量空間。
大屏君也注意到,隨著AI技術、5G、衛星互聯網等的發展,商顯的“屏宇宙”已經被業內認為正在“跨過大門口、進入爆發期前夜”。而這一重大行業節點,與這一輪顯示面板價格下降周期銜接,必然有利于“用低成本、低價格”更快驅動更多商顯應用加速落地!
“下一輪面板景氣周期,別盯著彩電,而是要轉向商顯”!這是大屏君對“眼下面板業困境”能給出的“方向”。如何讓過剩周期,變成供給升級周期、抓住智慧化數字社會革命的時代機遇,將成為顯示面板業“未來之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