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現實中依然處于醫生定點執業的狀況。醫療資源高度集中在公立醫院,各地和各級醫院醫療水平差異極大且分布不均的情況嚴重。在醫療改革中,決策層一直努力推行多點執業與鼓勵民營醫療機構發展,亦曾出臺不少政策措施,但至今仍未有突破性進展。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楊勇 http://zixun.mingyizhudao.com/a/946.shtml
從2009年原衛生部首次提出要“探索注冊醫師多點執業”至今,已經過去了6年,而今年1月最新出臺的政策,已經取消了醫師多點執業需要醫療機構審批的規定,只需報備。然而,現實中的多點執業依然非常尷尬,年輕醫生不敢申請怕影響晉升,主任級醫師又已滿負荷工作無暇兼職,最后多點執業的申請變成了勇敢的代名詞,遠遠無法常態化。實際上,中國的醫療資源和醫療評價體系都是集中在公立醫院而非醫生身上的,在雇主與雇員的關系下,出于各自的利益考量,多點執業無法為雙方帶來益處,公立醫院和醫生都不可能將多點執業當作一種職業常態。社區醫院、診所等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在缺乏醫生資源的情況下更是難以發展。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楊躍 http://zixun.mingyizhudao.com/a/947.shtml
由于醫療資源的集中,醫生對公立醫院的依賴十分嚴重,多點執業很難有實際效果。要實現多點執業及促進民營醫療機構發展,首先需要為持有執業醫師執照的醫生一個自由選擇執業方式、有充分競爭能力的環境,讓醫生不只是依賴醫院而存在。這一環境,不僅需要一個醫院管辦分離,亦需要建立一套獨立于醫院之外的醫生評價體系和自律約束規范,即在保證醫生自由流動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多元化的辦醫體系。
此次《措施》中提出的,“簽訂靈活聘用合同”,從形式上有限度為醫生松綁,為實現多點執業常態化奠定了程序基礎。然而,若要保證多點執業的有效實現,需要解決的問題非?,F實,例如,醫生有自己的病人是否可以使用醫院的病床、器械和護士,即簽訂靈活聘用合同的醫生是否會得到相應的資源,而在他們簽訂靈活聘用合同后,在市場上是否有渠道能讓他們接觸病人并實現和在公立醫院全職執業同等甚至更多的價值。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這條突破性新規則可能淪為一紙空文。
實現醫生多點執業、促進民營醫療機構的發展,其實大可借力互聯網醫療。互聯網醫療一直被各界看好,但焦點多集中在網上診療,出于安全及監管難度考慮,目前網上診療已被喊停。但其實互聯網醫療對于目前的中國來講,更大的可能性和發展空間或許在于打破原有的醫療體系資源傾斜,將醫生從對醫院的依賴中解放出來?;ヂ摼W醫療本身去中介化的特質,為醫生個人與病人的接觸提供了醫院以外的渠道,而這種渠道本身就有助于形成一種評價體系。在國外,已有非常成功的案例,2007年創立的Z ocD oc,就是根據地理位置、保險狀態及醫生專業等要素為患者推薦醫生,并可在平臺上直接完成預約,收費模式是向個體醫生收費對患者免費。當然,這種醫療界的U ber,需要醫保制度的配合和醫生自由執業的大環境,但反過來,借力醫療界的U ber,也可以倒逼醫療改革和醫保制度的調整完善。
靈活聘用合同是醫療改革中的程序突破,但要化解多點執業的現實尷尬,仍須好好借助互聯網醫療的力量,激活個體醫生,緩解醫療資源分布不均,降低就醫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