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互聯網醫療市場的規模為113.9億元,預計2017年將達到365億元。廣闊的前景吸引了大量資本的進入。2014年互聯網醫療投資達119筆,2015年上半年的投資額度超2014年投資總額。至目前,全國共有2200多個互聯網+醫療產品在業界嶄露頭角。上海瑞金醫院擅長的科室 http://zixun.mingyizhudao.com/a/847.shtml
站在風口的互聯網醫療,正悄然改變傳統看病問診的方式,人們可以借助手機、電腦等實現掛號、繳費甚至是足不出戶的尋醫問藥。這是否意味著,距離徹底顛覆“看病難 看病貴”的行業難題僅一步之遙?上海瑞金醫院體檢中心地址 http://zixun.mingyizhudao.com/a/848.shtml
“事實上,互聯網很難在短期內將傳統醫療行業徹底顛覆。”深耕互聯網+醫療15年、全國最早最專業綜合性醫學網站“丁香園”創始人李天天說。上海瑞金醫院嘉定北院 http://zixun.mingyizhudao.com/a/849.shtml
杭州擁有多位業界“大咖”
去年一年,互聯網醫療領域大事件不斷。5月,阿里推出“未來醫院”計劃;8月,“春雨醫生”完成5000萬美元融資;9月,“丁香園”獲騰訊7000萬美元融資;10月,掛號網獲1億美元融資。這些拿到巨額投資的互聯網醫療企業中,有兩家為“杭州制造”,一個是“丁香園”,另一個是掛號網。
作為國內最早推出并推廣移動智慧醫療的城市,杭州已培育出多位業界“大咖”。2006年將公司化運作地點定在杭州的李天天說,杭州商業文化發達,政府做事規范、主動服務意識強,優于北方很多城市。“在杭州,很多創客走上互聯網+醫療這條路,但都是摸著石頭過河,誰能實現快速圈地,誰就能搶占先機。”杭州立元創業投資合伙人周兆鋒說。
據了解,目前互聯網醫療企業按業務類型可分為三類——一類是提供醫療信息查詢、預約掛號、慢病管理等醫療服務;第二類提供OTC、醫療器械、保健食品等產品的線上銷售服務;還有一類涉及減肥瘦身、美容養生、疾病預防等大健康服務。這些涉足不同細分領域的創業項目均擁有較高的投資關注度。
游走在制度框架邊緣的艱難創新
如果留意會發現,無論是為醫生患者提供醫療訊息的“丁香園”,還是為患者提供在線掛號服務的掛號網,互聯網醫療創業項目大多偏愛從醫療邊緣環節切入。
“互聯網醫療分外圍和核心兩塊業務,掛號、就醫導航、移動端查詢化驗單等屬于外圍業務,它們不容易受到政策的限制,好入手、易操作。而核心業務,如遠程醫療、在線診斷等,就容易受到政策方面的影響。”李天天說。
“區別于其他行業,醫療的特性在于安全第一。”李天天說,醫療診斷涉及望聞問切、醫學檢測等,在線問診這類輕問診模式,具有不可控性、存有安全隱患。今年4月10日,國家衛計委宣傳司副司長、新聞發言人宋樹立明確指出,除了醫療機構提供的遠程醫療外,其他涉及醫學診治的工作不允許在互聯網上開展,但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詢。“即便是網上健康咨詢,由于有的醫生對健康咨詢和醫療診治沒有清晰的概念界限,因此難以把握好度。”
此外,制度成本也是制約因素之一。李天天表示,目前手機支付難與醫保對接,雖然國內個別醫院開通了支付寶結算,但由于暫未與醫保掛鉤,患者的支付意愿仍比較低。
試水線下醫療機構由“邊緣”切中“核心”
由于外圍業務的市場競爭力非常弱,互聯網醫療企業要勝出必須切中核心業務。
“建立符合資質的線下醫療機構,或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李天天說,“丁香園”目前已獲得大量的外圍資源及線上數據,開始嘗試項目落地。去年,在福州開出第一家線下診所,今年10月杭州的第一家診所將在濱江落地。對于線下診所的選址,李天天有統一標準,靠近成熟社區及公立醫院,得益于成熟小區的規模效應,又方便急重病人及時轉診。
“從高往低走”是李天天對線下診所的規劃,先把流程摸索出來,再推廣復制,以后開出的診所規模會比較小,面積100平方米左右,配備2-3個醫務人員。
在國內,布局線下業務的不只“丁香園”一個。今年5月,國內知名移動問診平臺“春雨醫生”宣布在全國5個重點城市開設25家線下診所。這種切中醫療“核心”的項目試水,意味著全新盈利模式的探尋。
盈利模式如何構建?線上與線下如何緊密互動?如何從同質化競爭中勝出……在互聯網+醫療的實戰中會遇見多重挑戰。接下來,“爬山虎”欄目將繼續探究互聯網+醫療的創業難點及對癥“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