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選礦廠的破碎系統進行技術改造時,一未的花過多投資,二未增添新設備,三未改變原流程,四未改造原廠房,采用了黃金行業“多碎少磨”的經驗,僅調整破碎設備的排礦口、提高轉速、改小篩孔尺寸、增大篩分面積與增加作用時間等工藝參數,不但使破碎系統生產能力滿足設計需要,而且可保證有超過處理能力的發展需求,另外可以節能降耗、降低生產成本,改造后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解決了破碎比分配不合理的方法
選礦廠選礦車間在破碎流程不變的情況下,解決了破碎比分配不合理的問題,通過改造一段破碎機,降低排礦口尺寸及調整振動篩篩孔尺寸,來實現多碎少磨,提高處理能了。使破碎較終粒度由-18mm降至-14mm;處理生產能力由3500t/d提高到4500t/d。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較經濟合理的改造方案。特別是對于幾段破碎設備相互間不太匹配的選礦廠值得借鑒和推廣。
破碎機—提高物料的處理量
四方金礦按照“多碎少磨”的原則,將400×600鄂式破碎機換成JC40×60破碎機,并將振動篩網由18mm×18mm換成16mm×16mm,使破碎產品粒度由原來的-16mm到14mm,降低了人磨粒度,提高了磨礦效率。在保證磨礦細度的前提下,使磨礦處理量由原來的600t/d提高到700t/d,處理能力提高了15.6%,一年可多產金60kg,多創造效益400萬元。
破碎機改造方案—增加半段破碎
紅星礦山機器有限公司在原流程不進行大改動的前提下,通過增加半段破碎(設備選擇PEX250×1200型深腔破碎機)來提高生產能力。破碎改造后生產能力由原來的56.08t/h,提高到現在的65.56t/h;破碎時間平均每天縮短2~3小時。破碎耗用電費由原來的1.12元每小時降到現在的0.92元每小時。破碎材料費由原來的1.28元每小時降到1.04元每小時。由于人磨粒度降低,使得球磨機日處理能力增加近100t。目前磨礦細度也由改造前的-0.074mm占40%提高到了45%,改變了以往非常規、超負荷運轉的生產狀況,從而減少了因磨礦跑粗而造成的金屬流失,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較經濟有效的改擴建設投資方案,在現場情況相近的選礦廠值得借鑒和推廣。
破碎設備工藝技術改造:http://www.hnhxjq.cn/news/1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