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取水區,透過透明的實驗室玻璃,重慶晚報記者看到了這種直飲水。從一個巨大的儀器管中滲透出來的清水,再逐一盛入小型的透明塑料瓶中。隨即,基地負責人楊朝虹擰開一瓶清水一飲而盡,并勸大家嘗試時,大家雖心懷好奇,但躲出了幾米遠。在楊朝虹鼓動下,帶隊的市人大城環委主任姚代云成為第一個飲水代表。他擰開瓶蓋,瞇著眼睛,輕輕小酌了一口,便豁然笑了起來。他說這種水并無異味,和純凈水一樣……
見此,大家蜂擁而上,紛紛拿著一游泳池水處理瓶清水飲用,還相互交流飲水后的感想。重慶晚報記者拿著手中的清水,擰開瓶蓋聞聞,沒有異味;輕輕用舌尖觸碰清水,同樣無異味,就像日常喝的礦泉水。重慶晚報記者很快忘記了它的“前身”,索性大口大口喝起來。
工藝25天變成直飲水基地負責人、渝中區環衛三所所長楊朝虹介紹,這種糞水變凈水的處理,采用了三級厭氧、沉淀脫氮、除磷脫泳池水處理設備氮和污泥綜合處理利用等核心技術,共十多個工藝處理流程,將高濃度的糞水經生物處理后達到中水回用標準、國家一級排放標準,含磷量小于0.5mg/L,可以生產成為直飲水、環保達標排放用水、環境綠化用水、市政道路清潔用水等。大家剛剛直飲的“糞水”,是用生物活性菌來降解糞便中的有機物,經長達25天的消毒和循環水處理處理后,讓糞水達到直飲水的標準。
楊朝虹說,這部分直飲水目前正小規模生產、儲備,作為今后應急飲用水。
據了解,這個由國家、市、區三游泳池設備級投資7484萬元興建的基地,于今年7月投入使用,現在每天主要處理來自渝中區的250噸糞液,糞液處理率高達98%,并承擔著南岸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渝北區和江北區等主城6區的化糞應急處理。